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有個媽媽説:以前我誇寶寶真棒的時候,寶寶很開心,還會給自己鼓掌。後來,説得次數多了,他似乎不是很在意了。

我們應該如何稱讚和鼓勵寶寶呢?很多寶爸媽有這個疑問,今天看看這位媽媽是怎麼做的吧!

週末我和好友帶着孩子去動物園遊玩,兩個媽媽帶着兩個小寶寶玩一整天,我無力再去抱孩子,只能讓她自己走着看動物,順便鍛鍊她的獨立性。

突然好友的孩子不願意走了,伸着手喊:“媽媽抱抱。”

孩子們的模仿力很強,很快我閨女也扭過身來學着好友孩子的樣子伸手求抱。

我和好友開始嘗試給孩子們講道理,請她們自己走,可是成效不大,兩個孩子都開始哭鬧起來。

這個時候我看到旁邊有賣氣球的,便藉此吸引閨女的注意詢問她是否想要?

閨女點點頭,我提出要求:“如果你能堅持自己走參觀完動物園,不讓媽媽抱一下,我就送你一個氣球怎麼樣?”

與此同時,我聽到好友對孩子説:“別哭了、別哭了,只要你不哭不鬧,媽媽就給你買個新玩具。”

兩個孩子因為玩具的誘惑停止了哭鬧,看似效果不錯。

其實, 我和好友給的“點”完全不一樣。

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簡單地説, 我給出的是“獎勵”,着重點在鍛鍊她獨立走完整段路上,而好友給出的類似“賄賂”,着重點在讓孩子不哭不鬧上。

這也是最近家長們常諮詢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獎勵越來越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什麼獎勵、怎麼獎勵,孩子才能“見好就收”,做出讓家長滿意的行為呢?

什麼時候獎勵最有效果?

1. 立即性獎勵

這種獎勵多用於給孩子培養新的行為習慣時。

孩子們年齡小、理解力差,初期為他們的行為提出要求,讓他們依照大人的準則去做,一般孩子們很難接受,這個時候就需要靠獎勵來激發動力。

譬如,培養孩子玩完玩具自己收拾這個行為習慣的時候,可以通過獎勵來引導。

初期的獎勵可以給得及時且多一些,等孩子瞭解到原來收拾完玩具下次再玩的時候是如此方便,就可以不再給他相應的獎勵,他也能維持這個習慣了。

2. 即時性獎勵

這種獎勵多用於孩子改變某種壞的行為習慣時。

當孩子真的能夠摒棄原有的壞習慣,達到家長所要求的好行為時,家長就要迅速地給予他們獎勵,以此強化他們的正面行為。

獎勵是可以激發孩子內部興趣的,如果無論孩子表現如何都給獎勵,獎勵就會相應地削弱孩子的興趣。

因此,一定要在孩子的好行為之後馬上給予肯定和獎勵,提高孩子對好行為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獎勵的作用。

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3. 間隔性獎勵

這種獎勵,是針對於一部分因獎勵得過於頻繁而失去了原有動力的孩子。

譬如幼兒園獎勵小貼片,孩子的所有正面行為都能得到小貼片。

一個表現不錯的小朋友一天到晚總是在得小貼片,那麼就會降低他對小貼片的敏感度,這個時候間隔性獎勵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第一天、第二天……能堅持就給予獎勵,再往後就以五天、十天……作為間隔循環給予獎勵。

讓孩子有盼頭,但又不會太容易失去信心,用獎勵吊着他們的胃口,來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獎勵才能事半功倍?

1. 説明獎勵的原因

就像文章開頭的例子,兩個媽媽獎勵的“點”不一樣,容易讓孩子誤會,進而使他的行為偏差更大。

獎勵的原因是針對孩子具體的行為,而不是針他的某種情緒,家長必須要把握住這個“點”,否則就會造成相反的效果。

2. 語言獎勵的魅力

家長們最常用的獎勵是言語上的認可與稱讚,以此來鼓勵孩子,但在使用這種獎勵表揚孩子時,很多家長犯了一個本質性上的錯誤:

就是運用過於空洞的語言,譬如孩子自己脱下衣服疊好放好,家長簡單地表示“寶寶,你真棒”!

其實這種獎勵沒什麼實際意義,孩子不能清楚地知道“棒”具體指是什麼。

家長應該有針對性地描述事實來表達,如“你衣服疊得真整齊”,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獎勵的目的,給孩子的行為正強化。

3. 物質獎勵的選擇

通常家長所用的物質獎勵是當時容易得到的,家長是孩子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最能夠深入瞭解孩子喜歡什麼的人。

因此家長選擇物質獎勵時,要選最適宜的激勵物,避免孩子對物質獎勵過早地麻木、無感。

譬如,獎勵喜歡手工製作的孩子一些有趣的手工製作材料;

獎勵喜歡繪畫的孩子一盒好的彩筆顏料;

獎勵喜歡看書的孩子一套內容有意義的繪本等。

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除此之外, 家長要根據孩子彼時的心情和不同時期的喜好靈活的變換獎勵物,才能保證孩子的興趣一直持續高漲,使獎勵的效果達到最佳化。

4. 獎勵過程比結果重要

在運用獎勵時, 大部分家長的問題在於過於熱衷追求結果,這種意識本身對教育孩子是不利的。

家長想讓孩子學習一些數學知識,為了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對孩子説“你把這些數學計算式算出來,我就給你獎勵”。

孩子認真地在做,可是難免有失誤,結果沒有達到“全對”的要求,因此會錯失獎勵。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覺得心疼孩子又改口“表現不錯,同樣也給予獎勵”,這無形中又給孩子造成“不達標也一樣有獎勵”的錯覺。

一開始應該對孩子提出正確、適宜的要求,如“你能認認真真地學習這些計算方法,仔細地進行運算我就給你獎勵”,孩子一樣會努力學習,而且還會避免很多弊端。

所以, 家長獎勵孩子學習後的結果,不如獎勵他們的投入。

5. 獎勵的靈活應用

孩子的興致來得快,去得也快,作為家長,要費一些心思把獎勵變得豐富多彩,我總結了一些獎勵的好方法和大家共勉。

➤ 用剔除孩子厭惡的事物來獎勵

譬如,孩子不喜歡早起,獎勵孩子今天不用早起可以睡個懶覺。

➤ 獎勵孩子一些時間來做他喜歡的事情

譬如,孩子喜歡看電視,那就增加他半小時看電視的時間作為獎勵。

➤ 獎勵給孩子一些特權

譬如,週末去什麼地方遊玩,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些什麼,諸如此類的決定權當作獎勵,孩子會欣喜接受。

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 獎勵孩子參與一些平時很少接觸的事情

譬如,和媽媽一起為家裏人準備午餐,既讓孩子有新鮮感還能鍛鍊他的能力,何樂而不為。

➤ 獎勵孩子邀請小朋友來家裏做客、開派對

一般是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在家開派對,平時大家能聚在一起開派對的機會少之又少,可以利用某一天相關節日獎勵孩子組織小夥伴聚在一起玩耍,孩子們會非常高興。

此外, 還可以讓孩子們參與獎勵的制定,給他們提出建議和想法的機會,這樣做會比家長絞盡腦汁地想獎勵的事物更有效果。

總之, 不管是何種獎勵,只要是能幫孩子建立內在動力的獎勵就是好獎勵,你還有什麼好方法,請和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獎勵是一種教育藝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8 字。

轉載請註明: 獎勵太多孩子不care?同樣給娃獎勵,我建議你這樣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