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其實是很不公平的,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擁有豐厚的家庭背景而孩子一出生就被貧困所限制;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關愛而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
著名影星井柏然在舞台上光鮮亮麗,受到無數粉絲的愛戴與追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井柏然曾經也是一個""被棄兒"",他和很多孩子一樣只有一個平凡的出生和家庭。小時候家裏很窮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婚,自己的親生父母在井柏然出生後20多天就拋棄了他。
對於父母他沒有太多的印象,從小都是爺爺奶奶撿破爛掙錢將其養育成人。並且省吃儉用給井柏然交學費。
從小沒有享受過父母的關愛他,在如今30歲功成名就後父母卻找上門來要他贍養,作為公眾人物,他自然是選擇接納父母,贍養他們。
父母之所以稱之為父母不僅是因為他們是把孩子生下來的人,""父母""更應該是一個精神上的概念,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對於孩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到底在哪?
1、安全感的形成
教育學家西爾斯提出這樣一個結論:所有被親密養育法長大的孩子將來的安全感一定比普通人更強,與人的親密度也更高。家長在孩子早期的陪伴可以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與人的親密感體驗。
許多家長都不瞭解,以為孩子會擁有需要自己。其實,如果家長沒有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出現會讓孩子長大懂事後不在需要父母。
2、孩子心理更幸福
看到周圍小朋友有自己父母的疼愛而自己沒有,對一個孩子而言是失落和悲傷的。任何人的愛都比不上父母的愛,有父母陪伴、有父母誇獎的孩子是幸福的、自信的。
如果孩子從小不和父母在一起,在青春期又被忽略,被苛刻要求,會讓孩子變得好強又自卑。
世界上曾經有一個美國心理學家哈洛進行了獼猴實驗,實驗結果就表明幼年與自己親生父母隔離的獼猴成年後回到猴羣中基本上都表現出孤僻、冷波、不合羣等各種心理問題。
因此我們也可以證實父母對於孩子而言確實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不僅是因為血緣更是一種原始的聯繫,孩子需要父母温暖的懷抱和鼓勵的支持。
所以,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正確的陪伴和教育?
首先,用心有效的陪伴
其次,對孩子要有耐心
很多父母在小時候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常常因為孩子總是搞不定同一個問題而破口大罵。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孩子需要耐心的教導和培養,一昧發脾氣並不能讓孩子學會知識反而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
最後,開放性的教育
隨着時代的發展,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多元,對於不同事物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現代家庭沒有理由再用一種封閉的模式去教育孩子。開放教育意味着要讓孩子自由地去獲取所有有興趣的知識和事物,讓孩子自己去探險而不是家長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強加給孩子。
總結
孩子都是被培養出來的,什麼樣的家長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都説在父母眼中最好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在孩子眼裏最好的父母也可能是""別人家的父母""。父母要努力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成為孩子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