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兒子打架打輸了,回家找爸爸撐場面,父親的做法值得深思
對於孩子來説,最足夠的安全感往往來源於父母,所以當他們在外面遇到危險時,通常也會第一時間向父母尋求幫助。但對於父母來説,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式與方法,如果只會任由孩子“牽着鼻子走”,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7歲兒子被打找老爸撐腰,父親默默抱來一堆衣服,卻引發網友狂贊
小王的兒子今年七歲,因為是個男孩,所以兒子平時也比較調皮搗蛋,常常會給父母惹來不少的麻煩,某天,兒子滿臉傷痕地回到家,並哭着向小王求助,稱自己在學校被其他孩子給打了,所以希望爸爸能去給自己“撐腰”,面對兒子的請求,小王並沒有立馬拒絕,而是問兒子“那你希望我怎麼做呢?”孩子回答“去打他們一頓,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帶上一塊磚頭去砸他們”,聽完兒子的話,小王先是安撫了孩子的情緒,隨後走上樓,不一會兒從樓上抱下來一堆衣服,並對兒子説:“好了,現在我可以幫你去打他們了。”
面對爸爸的行為,兒子表示不解,於是問爸爸:“我們不是去打架嗎,為什麼要帶這麼多衣服”,小王回答道:“如果我們用磚頭去拍他們,那麼我們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需要在監獄裏住上一段時間,所以我需要為我們帶上足夠多的衣物”,對於爸爸的解釋,孩子明顯嚇到了,連忙和爸爸説“那我們不打他們了”,見兒子改變主義,小王又問:“確定嗎,可是他們欺負你了”,孩子説:“確定,爸爸,我們不要打人了”原本的一場打架風波,在小王的機智下成功化解,不得不説,小王的這個做法還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那麼,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當孩子因為與他人打架產生報復的情緒時,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因被他人暴力對待,回家尋求父母的幫助時,父母一定不要因為孩子受傷而衝動行事,也不要為了勸阻孩子,而給孩子講很多沒用的大道理,當孩子產生比較激動的情緒時,父母要先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通過身體力行告訴孩子“我與你在同一戰線”,通過這樣的方式,先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足夠的信賴感。並且告訴孩子,我理解並且支持你的行為,而且願意和你一起承擔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分析做這件事情是否值得自己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從而放棄自己最初衝動的想法。
2、給孩子留出足夠的冷靜思考的時間
當孩子的情緒比較激動時,父母不要試圖讓孩子立刻冷靜下來,而是應該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讓孩子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傾聽,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發泄和冷靜思考的空間,等孩子冷靜下來時,父母可以嘗試着給孩子分析做這件事情可能會產生哪些後果,並且正確地給孩子進行引導,以免孩子因為衝動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
3、給孩子分析做這件事時可能會造成的後果
對於孩子來説,他們往往無法分清做一件事情可能會給自己造成哪些不利的影響,當情緒上來時,孩子往往也無法讓自己冷靜地進行思考,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充當好孩子“指路明燈”的角色,當孩子試圖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時,父母要及時發現並對其進行勸阻,並且嚴肅地告知孩子,這麼做可能會導致哪些嚴重的後果,並告訴孩子,打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甚至還需要受到法律的懲罰,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放棄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