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近日已致多人中毒!很多人愛吃的“荔枝菌”出事了!

近日,高温多雨,雨水充沛,野外的蘑菇瘋長,尤其是嶺南知名的荔枝菌經過高温多雨、驟出太陽驟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長起來。一些市民因為想嚐鮮,誤食毒蘑菇,甚至有1例患者還生吃毒蘑菇,導致食物中毒!

生吃蘑菇中毒,生化指標明顯升高

毒蕈的外觀與可食野生蕈菌極其相似,在野外雜生情況極難分辨。近年急性毒蕈中毒持續高發,除採食新鮮蘑菇造成中毒外,近年食用乾鮮蘑菇因混雜有毒蕈類導致中毒的事件也逐年增多。

據記者瞭解,近日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收治多起誤食毒蘑菇,導致食物中毒的病例。6月8日,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接診四人入院,這一家五口人吃了從野外採摘的“荔枝菌”,四人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天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採樣並送廣東省微生物所鑑別,結果證實他們吃的蘑菇是“近江粉褶菇”。

同樣,在6月5日,鍾先生早上九點在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遊泳館附近樹下采摘野生蘑菇,它們看着像荔枝菌,鮮嫩無比,於是鍾先生就把菌傘捏碎,嚐了個鮮,但味道卻不如想象中好,於是吐出大部分碎片,並且還喝了不少水來漱口。

到了中午12時左右,鍾先生感覺噁心、嘔吐,同時伴有腹瀉。在第二天早晨進食早餐後,仍覺胸悶,後來鍾先生到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急性毒蕈中毒”,當天立即將標本送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鑑別確定為鉛綠褶菇!

據記者瞭解,6月8日,鍾先生仍在住院,已無特殊不適,但昨天生化指標又有反覆,今天覆查稍回落了。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中毒臨牀科副主任醫師張伊莉説,“鉛綠褶菇為廣東常見中毒菌屬,以胃腸型為主,一般來説不會有後遺症”。

近年來,醫院收治數十起鉛綠褶菇中毒病例,但此例為醫院收治的第一例生吃蘑菇中毒病例,他的生化指標明顯升高,仍需進一步觀察。“僅僅吃了一點,就有如此大的反應,如果鍾先生多食一些,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大部分是腸胃型,毒蘑菇也會致死

一家五口吃“荔枝菌”,四人住院觀察。目前,患者的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已明顯好轉,各項指標基本正常。該院中毒臨牀科張伊莉副主任醫師説,近江粉褶菇為廣東常見中毒菌屬,在2019年,也是荔枝成熟季節的時候,醫院也收治了多起該菌中毒病例。

“蘑菇雖小,但有的毒性極強。”張伊莉副主任醫師説,“其中肝損傷型最為嚴重,是造成廣東省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種,重症者短期內暴發急性廣泛肝細胞壞死,快速進展為肝衰竭、肝性腦病,病死率高,佔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無明確的特效解藥。進食後儘早洗胃、導瀉、清除吸收的毒物,針對不同中毒類型的對症支持、器官保護是急性毒蕈中毒診治的基本方法,對死亡率極高的肝損害型毒蕈中毒應儘早運用血液淨化治療。

顏色鮮豔未必有毒,普通模樣也有劇毒

據統計,我國已報道的毒蕈有400多種,廣東的毒蕈有200多種,其中致命的有十餘種。因此,專家強調,不要憑個人經驗鑑別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

據記者瞭解,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中毒臨牀科收治的近江粉褶菇中毒是位從化當地居民,常年在荔枝樹附近採集荔枝菌。但因外形極其相似,有經驗的居民仍中招。也有人説蘑菇顏色鮮豔的就有毒,但例如有劇毒的白毒傘、灰花紋鵝膏菌等樣子都是“普普通通”。所以,在野生蘑菇這件事上,個人經驗鑑別不可靠。

如進食後發現身體異常,立即到就近醫院儘早洗胃、導瀉、清除吸收的毒物。專家強調,最重要的是將吃剩的蘑菇、蘑菇湯留起送檢專業機構鑑別,確定所食毒蕈種類。

常見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類型?

長什麼樣呢?

一起來瞧瞧↓↓

我們對野生蘑菇要做到“三不”

1. 不採摘

踏春郊遊期間,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2. 不購買

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3. 不食用

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野外的蘑菇,別亂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注意】近日已致多人中毒!很多人愛吃的“荔枝菌”出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