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玩手機、沉迷玩遊戲,不只是孩子的錯誤,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則

“快,他露頭了,打他打他,我超過去。”

“哎呀,要輸了!你上啊!”

聽見這樣的聲音,還以為兩個小孩在打架,但實際上只是在玩手機遊戲,有時都會驚訝,一個剛上小班幼兒園的小孩竟然能哼哼幾句網絡上的口水歌,偶爾來一句:“奧利給!”甚至疑惑正在學十以內加減法的小朋友是怎麼知道李白、韓信的,如果興奮去問他,以為孩子早早了解了歷史人物,得到的答案卻是他是一個刺客,打野很厲害。

這種情況發生得越來越多,很多小朋友拿着爸媽的手機,躺牀上一玩就是大半天,去看那些低俗、毫無意義的視頻。與其説是手機害了現在的孩子,不如説是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所處環境污染了孩子。

玩手機的快樂,和與別的小朋友要一起玩的快樂有本質上的區別。

有人會説,玩遊戲,刷視頻,孩子不是在其中得到了快樂嗎?這與小夥伴一起玩耍有什麼區別,都能讓孩子很開心。

但是這從本質上來説並不一樣,孩子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合作,有交流,是自己親身的行動。孩子本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自己親身去做的這個行為就是摸索世界的過程,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時也培養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不過遊戲不同,孩子被遊戲中的行為吸引,從而沉迷,像槍戰類遊戲,那種擊敗別人產生的快感,和自己被擊敗產生的不服,對孩子來説像毒品一樣會上癮,遊戲中本身存在的行為對孩子來説很少能看到,正是這種刺激感和神秘感讓孩子有所依賴。

沉迷遊戲,不但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所影響,對孩子的文化認知也會產生誤導。

比如遊戲交流中可能出現的低俗語言,孩子會不由自主模仿;比如手機遊戲裏的歷史人物,很多情況一提起名字孩子想到的是他的職業和遊戲形象。對有些成年人可能並不會產生很大影響,但對於一個尚未了解知識的孩子來説,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去改正這種固有的印象。

在學校的時候,很多小朋友會聚在一起討論哪個裝備更好,哪個英雄更厲害,似乎成為了孩子們交流最熱的話題,這讓一些不怎麼了解的孩子為了和其他小夥伴有話題,不得不去接觸,慢慢地也陷了進去。

家長教育意識的淡薄,是造成孩子進行無意義行為的根源。

“沒事,小孩子玩去唄。”

“不行!不能玩手機!”

這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玩手機的態度,要麼過度嚴苛,要麼過度放縱,都忽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在河北廊坊,一位13歲的女孩很晚還在玩手機,母親一氣之下將手機摔在地上,結果女孩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更小的小孩可能沒有膽量這樣做,但如果方式不當,會對小孩造成心理傷害。

在家中是否出現過這樣的情景:節假日爸爸在電腦打遊戲,媽媽拿着手機刷小視頻,不時對孩子説一句:“快點學習!別玩了。”這樣的環境怎麼讓孩子專心學習?有的家長和小孩一起玩手機,看似拉近關係的行為卻不知道節制,一玩幾個小時,卻在教育的時候大嚷孩子只知道玩不學習,用粗暴的方式直接制止。

瘋狂玩手機、沉迷玩遊戲,不只是孩子的錯誤,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則。在控制自己的同時去要求孩子的行為,才是合格家長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放任孩子或是隻要求孩子。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手機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在視野當中,父母平時不如多陪孩子一起學習,在他學習的時候提供一個安靜的氛圍。多和孩子參加室外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時間,剋制孩子的行為,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9 字。

轉載請註明: 瘋狂玩手機、沉迷玩遊戲,不只是孩子的錯誤,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