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養生,莫先口齒: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如何刷牙?
引言
“百物養生,莫先口齒”,現代人注重口腔衞生,古代人同樣也非常注重口腔衞生。中國人很早就注意到牙齒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非常在意牙齒和口腔的清潔。和現代人一樣,古代人清潔口腔的主要方式也是刷牙,刷牙這種方式可以説是從古流傳至今。隨着朝代的更替,人們對於牙齒和口腔知識的深入瞭解,刷牙的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斷髮生演變。
現代人刷牙的方式無非就是用牙刷搭配牙膏,在口腔中進行刷洗,保持口腔清潔,那麼古代勞動人民也是這樣刷牙的嗎?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牙膏還未發明之前,古人又是使用什麼來達到清潔牙齒的效果的呢?清潔牙齒的方式與現在相比,有什麼優缺點呢?
一、科技落後的古代最開始的牙齒清潔方法非常簡單,用手指剔除食物殘渣,並配合漱口,保持牙齒和口腔清潔
清潔牙齒這種行為要追溯到遠古時期,最早人們清潔牙齒的主要方式只是漱口。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捕魚狩獵,吃的食物非常雜,甚至有時會直接食用生肉,這樣食物殘渣難免會塞進牙縫中,牙縫中塞着東西不衞生,並且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原始人就用自己的手指、魚翅、或者比較細的樹枝來作為“牙籤”剔除牙齒內的殘渣,再用水漱口,達到清潔牙齒和口腔的目的。
這樣的行為最開始並不是人們自發的行為,也沒有成為人們固定的習慣,但是到了後來,原始人逐漸意識到這樣做對於牙齒和口腔有益,所以清潔口腔的行為便成了一種習俗和習慣,成為了人們的主動行為,人們有了最初的衞生保健意識。
到了商周時期,商朝人對於牙齒和口腔衞生又有了新的見解。甲骨卜辭中就有對牙齒的記載。
貞疾齒,御於父乙。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還出現了很多關於牙齒和口腔的字,比如“齒”、“齲”、“蠱“等等,齲是一種象形文字,把齲寫成齒加上蟲,即蟲牙病,蠱也是蟲牙病,商朝人對於蛀牙、蟲牙病有極為詳細的記載,對於口腔的疾病也劃分的非常細緻,口腔疾病有疾口、疾齒等等。記載最多的就是疾齒,根據描寫商朝的典籍,卜辭中記載的關於疾齒的多達40多條,之所以有這麼多,與商朝人喜愛喝酒脱不了關係,喝酒過多,酒便會腐蝕牙齒,引發一系列的牙齒疾病。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禮記·內則》記載:
雞初鳴,鹹盥漱。
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提倡用鹽水漱口,保持牙齒和口腔的清潔。到了漢代,人們對於口腔和牙齒問題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馬王堆出土的漢代醫書《養生方》中就介紹“朝夕啄齒不齲”,並且採用漱口法治療口腔疾病。漢代就已經出現了用漱口法治療牙病,並且已經開始用於臨牀治療了。治癒的先例也有很多。
圖|古人刷牙
古代人對於牙齒和口腔問題是非常注重的,並且十分重視漱口問題,認為早、中、晚都應該漱口,這樣才能保持口腔清潔、衞生,少生疾病。古代漱口的也不僅有清水,還使用茶水、酒水、鹽水等來漱口,鹽水具有消毒功能,還能對牙齒起着保護作用。濃茶漱口能夠解膩健脾,抗菌殺毒。而用酒漱口則能抗菌殺毒,避免齒疾。中藥也是具有口腔保健和治療功能的,將中藥煎成湯劑漱口,能夠有效預防治療口腔疾病。
二、揩齒法是古代比較流行的刷牙方法,揩齒又分為三種方式
除了含漱法,古代還有揩齒法,用於口腔和牙齒的清潔。原始社會時期,漱口有時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清理效果,所以人們也發明了揩齒潔牙方法,揩齒潔牙方法有三種:第一種就是用手指直接揩齒,第二種是用“揩齒巾”揩齒,第三種是“晨嚼齒木”。
第一種用手指擦拭或者提出牙齒上的殘渣,顧名思義就是把手作為牙刷刷牙,用手刷牙是古代比較傳統的刷牙方式,從文獻記載中能夠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手指揩牙的習慣。南北朝時期的作品《類苑》中就有這樣一段關於揩齒的記載:豬牙皂角及生薑 ,西國生麻蜀地黃,術津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份同燒鍛,研煞將來使更良,揩齒牢牙魷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這段文獻中記載的是用手粘鹽或者藥揩拭牙齒。
圖|用鹽刷牙
宋代著名大詞人蘇軾在《東坡志林》中也記載了揩齒的方法:
每日早取三錢匕着口中,用少熟水攪漱,仍以指如常法揩齒畢,更啜少熟水咽之,仍以漱吐如常法,能牢齒駐顏烏髭也。
第二種就是用“揩齒巾”清潔牙齒,“揩齒巾”也叫“揩齒布”,顧名思義就是用布代替牙刷刷牙,使用揩齒巾刷牙具體起源於何時,沒有直接的歷史文獻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已經用揩齒巾刷牙了。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衣物賬中就多次提到了揩齒巾,唐代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揩齒巾了。
圖|揩齒布
唐代法門寺的《法門寺物賬碑》中就有100多條關於揩齒布的記載,這些揩齒布都是皇家供奉給佛祖的,揩齒巾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用手指纏裹揩齒巾揩齒。到了唐代後期,人們發明了專門用來刷牙的揩齒粉末,用揩齒巾蘸取藥末來刷牙,這種刷牙的方式非常接近現代的刷牙方式。
晨嚼齒木就是用植物枝條做牙刷,這種刷牙方法其實是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產生的。古代印度人就是用楊柳枝揩齒的。這種方法的發明人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據説釋迦牟尼非常講究衞生,他要求弟子吃完東西要刷牙、漱口,並且將這視為修行內容之一。佛教中觀音的形象一直都是左手持淨瓶,右手拿柳枝,這也與佛家倡導漱口揩牙有關。東漢時期,印度的佛經開始傳入中國,佛經中介紹了僧侶沐浴所需要的七種用具,其中第六種就是楊枝做成的牙刷。在敦煌壁畫《勞度叉鬥聖變》中就有兩幅齒木刷牙圖,其中第九幅圖就是一個光頭着戎裝,用齒木刷牙的形象。隨着印度佛教的傳入,這種刷牙用具也逐漸被中國人接受。
“晨嚼齒木”的刷牙方式也比較簡單,需要先把楊柳枝放在水裏一段時間,讓楊柳枝軟化,在刷牙時將楊柳枝的一端咬平或者砸平再製作成牙刷。當然了“晨嚼齒木”的材料不一定非要用楊柳枝,也可以用其他具有植物纖維的枝條來代替。比如葛蔓、桃樹、槐樹等植物的枝條。不過與其他的植物相比,柳枝的質地柔軟,有韌性,比較容易剔除牙垢,保護牙齒。楊柳枝具有消腫止痛的功能,所以一般用楊柳枝作為牙具刷牙更普遍。
三、唐代開始,人們陸續使用牙刷,用牙刷刷牙成為延續至今的刷牙方式
無論是採用什麼樣的工具來揩牙,都需要用到鹽或者藥來揩齒,因為僅僅憑藉手指或者揩齒布和楊柳枝,效果並沒有多麼明顯。唐代與宋代的一些醫書和醫學著作就提到過很多揩齒的藥方,這些藥方一般都具有消腫止痛和解毒功能,能夠保持牙齒的清潔和治療口腔疾病。與現代的牙膏起着相似的作用。
隨着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替,牙刷這種工具開始出現,根據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牙刷這種工具是在唐朝與宋朝之間開始出現。唐代末年人們發明了植毛牙刷,到了宋代,人們已經開始普遍使用這種牙刷。
圖|古代象牙牙刷
古代的牙刷刷柄一般是用竹、骨、角、木製作的,在植毛的地方鑽兩行孔,將刷毛植入,刷毛一般都是用馬尾做成。早期的牙刷叫“刷牙”、“刷牙子”,後來才改名為“牙刷”。到了元代,牙刷的製作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其外觀精美,用起來更加舒適。
宋代已經有了專門製作和售賣牙刷的店鋪,《夢梁錄》記載了都城臨安的街市店鋪林立,其中就有“凌家刷牙鋪”等售賣牙刷的店鋪。當時城市中還有一些貨郎,挑着貨擔沿街叫賣,其中售賣的就有牙刷。牙刷在宋代就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圖|古代牙刷
宋代人還把各種草藥煎製成膏狀,將柳枝、槐枝、桑枝熬製成濃稠的膏狀,再加入薑汁、細辛末等配料,混合製作成刷牙的藥膏,每日用這種藥膏擦牙。這就是最初的牙膏。用植毛牙刷刷牙,比揩齒巾和手指剔牙衞生,攜帶更加方便,更有利於牙齒的健康,所以植毛牙刷成為了人們普遍接受的清潔牙齒和口腔的工具,並且沿用至今。
結語
中國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牙刷,宋代就已經有了牙膏的雛形,這種刷牙方式凝結了祖先的智慧,歐洲人在17世紀才開始使用牙刷,而我們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對於牙齒和口腔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毋庸置疑,現在意義上的牙刷是華夏祖先智慧的結晶。
牙刷的使用成為華夏兒女對現代文明的一大貢獻。雖然相比於現在來説,古人的刷牙方式依舊有些落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古人還是非常有智慧的,牙刷與藥膏的發明,已經非常接近現代的牙刷·和牙膏了,現代人對傳統的繼承和弘揚,也讓整個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禮記》
《東坡志林》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