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臉就像南方七月的天——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不會突然下起雨(相信如果你是爸爸,感受會更深)
- -“高高興興去找小夥伴玩,結果倆人打得不可開交~”
- -“親戚朋友看到寶寶剛圍上來,她倒好,哇哇大哭~”
- -“不肯給他買變形金剛,躺在大街上不肯走~~”
咦,這股莫名的熟悉感是怎麼回事?!果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熊孩子”,正在經歷或者即將經歷這些場景的你,是不是也想哭?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是時候要重視寶寶的情商培養了,而教寶寶管理情緒是第一步。
寶寶情緒發展史,瞭解一下你要知道,0-3歲寶寶發脾氣、耍性子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的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未發育完善,還不能很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壞脾氣容易一觸即發。爸爸媽媽需要了解以下寶寶的情緒發展:
1)即使只有1個月大的寶寶也會鬧脾氣、耍小性子,因為TA會受到生理狀況和“人際關係”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例如微笑、煩躁。
2)4個月寶寶的情緒反應會逐漸豐富,開始有了慾望、喜悦、厭惡、憤怒、驚駭、煩悶等情緒反應。這時候TA只能用不同的哭鬧方式來表達;
3)9個月大時,寶寶的自我概念變得成熟,獨立性增強,就會偶爾耍點“小脾氣”。
4)1-2歲的寶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情緒,如嫉妒、內疚、驕傲等,並且開始能通過面部表情、語言動作體察別人的情緒。
寶寶為什麼發脾氣?兩種感覺是根源寶寶大多數發脾氣的行為是由兩種基本感覺引發的:
1)膨脹的好奇心受限於自身能力,想做卻做不到帶來的挫敗感。
對此,建議媽媽可以適當滿足寶寶的需求,比如允許寶寶挑選TA覺得很新奇的玩具(在你的條件允許內);或者為寶寶選擇難度適合的遊戲,以此減少挫折感。
2)大人的“不準、不允許”,寶寶的意願沒有得到尊重和理解。
對此,建議媽媽給予寶寶適當的自主權,但不是全部。
比如1歲以上的寶寶會逐漸表現出更強的獨立性,TA很可能拒絕你的安排,想要做你不允許的事情。在不涉及危險的事或養成不良習慣的情況下,你應給予寶寶選擇權,維護TA的獨立性,例如:讓寶寶自己決定今天穿藍衣服還是紅衣服。但如果涉及到安全問題和習慣為題,就不能讓步,要明確地制止寶寶,例如:牙膏是不可以吃的,或者:這個玩具我們家已經有了,今天媽媽不打算給你買新的了。
寶寶鬧情緒,三個步驟輕鬆解決第一步:冷靜,你絕對不能發脾氣
當寶寶又哭又鬧時,很多爸媽表示“要被氣炸了”,甚至會打罵孩子。這是大錯特錯的!寶寶其實是父母的“情緒小鏡子”,TA會模仿你的語言和行為,TA的情緒也受你影響。
你不妨深呼吸幾次,先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給寶寶一個緊緊的擁抱,用温柔的語氣説出關心的話,能夠安撫TA的情緒,幫助TA冷靜下來。
第二步:鼓勵寶寶“説出”自己的感受
扔東西、吼叫、捶打都可能是寶寶發泄負面情緒的方式。你要鼓勵TA使用正確的方式——語言來表達,通過詢問的方式引導寶寶説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寶寶是因為沒吃到蘋果所以生氣嗎?如果寶寶還不會説話,可以教TA一些簡單肢體語言(如手指、點頭、搖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訴求。如指着蘋果問寶寶“你是想吃這個嗎?”,讓寶寶通過點頭或搖頭來回答。
第三步:對寶寶的需求給予合理的回應
當寶寶發脾氣,直接滿足寶寶的需求,當然是最快讓TA安靜下來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在生活中,我們也常看到一些小孩為了買玩具買零食在地上撒潑打滾,爸爸媽媽也只好給TA買。但這種讓步只會暗示寶寶:你只要哭,大人就會妥協。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