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祝姚玲

“醫生,你快看看,我家孩子怎麼了?”“醫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

如果説兒科醫生的日常被寫成一個劇本,來來往往的“孩子”肯定是不同篇章的主角,那麼,他們自己的孩子呢?也許你不曾想到,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劇情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因為你的懂事,媽媽才能這麼‘任性’”

毛姍姍是浙大兒院神經內科的一名主任醫師,也是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多科學診療團隊的組長,每天給自己排得很滿,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基本都在忙工作和學習,留給孩子的時間少得可憐。

因為媽媽是大忙人,她的孩子屠予哲成為了眾人眼裏的“兒科醫生的孩子早當家”。

六歲的時候,他就獨自一個人從美國密西根乘坐飛機回來,因為媽媽要留在那裏學習,不能陪他回來;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9歲的時候,他得了紫癜,還感染了流感,同一時間要吃6種藥,他給自己做了一個便箋,寫得比大人還要清晰;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因為每天目送媽媽出門,又看着媽媽挑燈夜戰的身影入睡,孩子習慣了在背後看着媽媽。在一次習作中,他以“媽媽的身影”為題寫道:“記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去醫院配藥,想着順便跟媽媽見個面。可是媽媽一如既往地沒空理我們,因為她的身旁還有幾十號病人在等她治病……這個時候我不想打擾媽媽的工作,更不會因為媽媽忙工作而不顧我感到任何不滿,她這種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行為很值得我學習。這個忙碌的身影,也永遠印在了我的心裏,成為我學習的榜樣。”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毛姍姍正在為患兒診治

雖然媽媽總是很忙,沒有時間陪他,但對於“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否希望媽媽當兒科醫生”,十一歲予哲的回答卻是:“當然希望。不僅如此,我的理想也是這樣。”

有人調侃,“毛主任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能生下這麼懂事的孩子。”

很有幽默感的毛姍姍主任總是笑着説:“兒子同學的媽媽怪我,説我自己是個兒科主任,卻把兒子當蘿蔔養。我是醫生,我得完成我這個職業所必須完成的工作。”

“因為你的懂事,媽媽才得以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順利求學,才能這麼‘任性’地投入工作。”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她卻這樣深情地寫道……

“聽到女兒這句話,我很歉疚”

急診科、PICU副主任葉盛在今年1月19日接到指令緊急籌建隔離病房,擔任隔離病房主任,帶領團隊正面迎戰新冠肺炎。從1月30日收治確診患兒那天起,他就把家安到了隔離病房,整整駐紮85天。這段時間,他成為隔離病房75位寶寶的“臨時爸爸”,把他們迎來了,又送走了。等他光榮完成使命走出隔離病房,並完成兩週的醫學隔離,再次見到自己女兒時,已是三個月之後。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葉盛走出隔離病房後摘下口罩,臉上全是印痕

在疫情一日一變的情況下,當得知爸爸要到最前線,葉盛的女兒悠悠沒有任何猶豫,她給予了爸爸最堅定的支持,因為“爸爸是一名兒科醫生。”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葉盛與女兒合影

把爸爸送到一線去照顧其他小朋友,其實,悠悠自己也每天要吃藥,也是個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我女兒這幾年因為生病吃了很多苦,我是一名兒科醫生,卻沒有幫她看好這個病……”葉盛説。

“我生病的時候他都能治好我。”女兒知道這些年爸爸是多麼竭盡全力守護自己,也堅信爸爸一定能夠看好自己的病。在她眼裏,爸爸是一個什麼都會的爸爸,只要爸爸在,就很放心。

“聽到女兒這句話,我很歉疚。”葉盛動情地説。

父親守候女兒、女兒理解父親,這對父女從來不缺温情……

“手機裏沒有孩子照片,我問問我夫人”

“熱心”“暖心”“為患兒着想”,普外科主任高志剛温和的性格、敬業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術,讓他經常在病友圈圈粉。“這裏看到高醫生,總感嘆無以為報,唯有謝謝二字。”“我們孩子的手術就是高主任做好的,每次複查他都很熱心對待,總是讓人感覺那麼暖心。”病友們經常這樣給他留言。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高志剛主任

他是一個對工作和患者很上心的人,對於孩子,卻似乎有點不夠“敬業”。當筆者向他要孩子的照片,他回覆説“發現手機裏沒有,我問問我夫人。”

孩子的眼睛總是那麼“雪亮”,對於“爸爸陪你的時間多不多?家長會、培訓班、遊園會等等,他能不能保證自己能到”,孩子坦率地説:“不多,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爸爸一直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即使他有心也沒有時間”。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高志剛夫人發來的他與孩子的合影

在兒子的記憶裏,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們全家出去旅行,前一天晚上他忙到很晚回來,但半夜的時候,他接到了醫院的電話,有一個孩子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於是馬上趕去醫院,第二天差點趕不上飛機!

雖然對孩子的成長不乏辜負、總有抱歉,卻從未影響在孩子心目中的“超級爸爸”形象。

“長大後,我想成為你”成為這對父子的打開方式。

問:你眼中的爸爸,是怎樣的爸爸?

答:是一個樂於助人、心地善良、愛崗敬業的爸爸。

問: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否希望爸爸當兒科醫生?

答:希望,小時候因為爸爸是兒科醫生我就不用擔心自己會生病,還能幫助我的同學,長大後覺得兒外科醫生能經常讓一個家庭重獲新生,特別棒!

問:爸爸是一名兒科醫生,對你有什麼影響?

答:從小言傳身教讓我崇拜醫生這個職業,我想以後也成為一位出色的外科醫生還有就是成為了一個熱心公益的人,因為爸爸從小帶我做公益!

“孩子們的事,請找下他們媽媽!”

腫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人”,加班加點是常事,通宵加班也是常態。這種忘情、忘時的工作,讓他成為病友眼中那個“最值得信賴的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家長把自己身患腫瘤的孩子送到這裏,就是認準了“湖一刀”。只要“王金湖”這幾個字出現,網上總會引來一片點贊。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醫師節前夕,患兒家屬寫給王金湖的各種感謝、祝福信件

面對病友的信任,王金湖總是報以十二分努力,開啓白加黑、5+2“不打烊”的模式。他的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工作上。在生活中,對於家庭和孩子,顯得有點“霸道總裁”,總是説“孩子們的事,請找下他們媽媽”。

雖然很難有時間給予孩子精心照顧,他的超能還是成為了孩子心中照亮人生的那道光。孩子驕傲地説:“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希望爸爸當一個醫生”,因為這樣可以“給更多小朋友帶來快樂。”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王金湖全家福

這麼忙的爸爸,帶來了什麼?孩子的答案是:他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王金湖大孩寫給他的文字

“父女同框今年就這一張,我太不稱職了”

浙大兒院的耳鼻咽喉科專家資源非常緊張,付勇是耳鼻咽喉科主任,也是科室唯一的主任醫師,慕名找他看病的人更多,而暑假又是最忙的時候。最近,在付勇的日程表中,陪伴家人的時間幾乎只剩下晚上八九點之後了。他的手機裏,也很少有家人的照片,幾乎都是病例。當筆者問他要照片,他找了很久,回覆説“父女同框今年就這一張,我太不稱職了。”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付勇手機裏唯一的與女兒的合影

如果説耐心、敬業、抗壓,是一名兒科醫生的自我修養,那麼獨立、堅強、理解自己的醫生爸爸(媽媽),似乎已成了兒科醫生孩子的必備修養。付勇主任的女兒在談自己的爸爸時説:“我覺得爸爸經常早出晚歸,很辛苦,至於會不會覺得爸爸對別的小朋友比對我好,我沒有這樣想,因為這是他的工作……”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付勇工作照,正抱着小患兒予以安撫

“三年級,就讓她自己上培訓班了”

史彩平是浙大兒院眼科副主任。每年暑假,眼科都是最忙的科室之一,只要上午門診,她一般都要到午後12點半才能吃上飯。由於工作繁忙,家裏又有二胎,史彩平分身乏術,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然而時間對誰都是公平的,一天就24小時。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史彩平副主任仍在為小孩看病

媽媽太忙,身為女兒、又是家裏的老大,自然就要多擔待一點。史彩平以“自力更生,獨立性強”來形容自己的女兒:“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讓她自己上培訓班了。”

媽媽是醫生,她就成了小醫生。“耳濡目染,我對一些症狀也能有所認識,已經學會一些自檢方法,也能幫同學做一些分析。”女兒已經是大孩子,逐漸渴望顯示自己的能量。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其實在潛意識裏,女兒已經開始繼承母親的衣缽……

他們,是一羣忙碌着的兒科醫生

他們,只是萬千兒科醫生中的一小部分

醫師節來了,向他們致敬!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3 字。

轉載請註明: 致敬中國醫師 | 暖哭了!兒科醫生和他們的孩子,竟是這樣的“劇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