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總是擔心孩子觸碰了危險的東西,或者不良舉動影響身心健康,因此總喜歡限制孩子的行動,急於進行糾正,不捨得放開手,希望孩子在自己設想的範圍內規規矩矩的生活玩耍。雖説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過多的干預有時也是對孩子個性發展的阻礙。
這3個''搞破壞''舉動,往往預兆孩子高智商,有的家長卻逼着糾正
1.和動物打成一片:玩螞蟻、追趕雞鴨
幾歲的萌娃,連小隻的螞蟻在它們眼裏都成了新奇的動物,除了蹲或趴在地上跟隨着螞蟻移動外,有些小孩還將手邊的其他器具當成玩具來框住螞蟻;有些小孩很少見到雞鴨,看到就追趕家禽玩,常常被動物羣逗得哈哈大笑,然而家長都害怕孩子弄髒了衣物,就高聲喝止孩子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探索發現新世界的途徑,有利於激發孩子研究事物的慾望。
2.靈魂塗鴉,滿牆貼貼紙
幾乎每個有寶寶的家裏都或多或少的呈現出混亂的場景,雪白的牆壁上畫得亂七八糟,大人很難從中看出孩子真正畫的是什麼,但是小孩的潛意識裏總有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小女孩迷戀貼貼紙,滿牆都是貼紙的畫面並不鮮見,有些是為了點綴,家長不要怕破壞了家裏的整潔美觀,不由分説訓斥。
3.不同玩具混擺成陣
長輩一般疼愛孩子,總喜歡買各種玩具充實孩子單調的生活。但是,原本分門別類存放的玩具被孩子呼啦全倒在一起,擺放成各種各樣的矩陣,其實這些矩陣裏是孩子對某種生活圖景的設計和創造,其中的物件都有不同的含義,家長不要因此隨便打擊孩子。
孩子看似''搞破壞''的舉動預示着什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諳世事、天真無邪的孩子似乎總是很喜歡搞破壞,但是有些行為是孩子發自內心、源於生活而產生的,雖然從長輩的角度不見得就一定符合預期,但是亂中也有一定的秩序,孩子愛塗鴉、喜歡與動物相處、富於創設場景,其實是在開動腦筋,進行一定的腦力勞動,是生產的過程,往往預兆着高智商。
上面説的孩子這3個''搞破壞''的舉動,往往預兆着高智商家長不必急着糾正偏差,別扼殺了孩子的思維。適當時候聽聽孩子的解釋,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會發現別有洞天,家長不要輕易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探索求知的慾望。
作為家長,如何挖掘孩子的潛力?
1.順應個性進行適當''寬鬆''的培養
很多家長捨不得放手,事事都想幫孩子做好安排,興趣班顧名思義是培養孩子的技能,當以興趣為第一原則,但是家長很多都不管孩子是否喜歡,是否接受,把孩子的時間全部排滿,使他們過早的承受了壓力,無法享受在玩耍中的快樂。順應孩子的個性,給予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點。
2.陪伴孩子玩益智遊戲
看似簡單的遊戲,其中也暗含竅門,孩子既在玩中得到了快樂,也拓展了看問題的角度,容易打開自己的思路,進行有創造性的設想。在玩益智遊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持續探索,從中得到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