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那些經常被父母催促的小孩,長大後身上缺點真不少,中了的趕緊改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健康


“快點快點,還磨蹭什麼,等一下就要遲到了,能有點緊張勁兒嗎?”

“媽,你別總是催好不好。”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生活中不少父母發現,自家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似乎一點都不着急,明明自己都已經在催了,可他們卻還是“穩如泰山”,於是只能再一遍遍地催他們。

可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催促對孩子並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意義,反而暗藏危害。



朋友曼曼就是一個急性子,前段時間,幸孕姐總是聽她抱怨正上二年級的兒子實在是太磨蹭了,做事也拖拖拉拉,粗心大意,自己日常心力交瘁。

每次聽完,幸孕姐總要同情曼曼一分鐘。可是,上週去她家做客,發現事情並沒有她説的那麼簡單,忽然覺得她是自作自受。

當時,還在餐桌上吃飯,曼曼就催孩子快點吃完飯做作業,於是孩子飯也不吃了,就直奔書桌。之後孩子可算是在媽媽的催促聲中將數學作業寫完了,可是曼曼一檢查發現錯了一大半,又氣沖沖地給孩子講了一遍,但小孩還是沒聽懂,於是就不講了,直接將答案告訴了孩子。

幸孕姐告訴曼曼,你這樣催孩子沒有任何好處,還會讓孩子變毛躁,可她卻表示,我看着他那個磨蹭樣就忍不住。

其實,孩子做事緩慢一些是很正常情況,如果此時父母總是催促,反而是在害他們。


常見的有以下四個:

1、做事粗心大意

不同於成人條理清晰有着明確的目標,小孩子通往目標點是有着自己的節奏的,因此在家長看來總是不緊不慢。

所以,有些家長急於求成,就會催促着孩子加快步調,而孩子為了讓家長滿意,也就不注重過程只看結果,以至於養成了粗心大意,馬虎的性格。


而這種性格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對孩子來説,都是無益的。

2、不善於思考

小孩子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節奏,通常,在他們不熟悉的時候就會花時間慢慢思考摸索,等熟練了就會跟上進程。

但是對於家長而言,他們思考的過程就意味着磨蹭,而孩在被父母催促加快速度過程中,就會省略思考這一費時的“程序”,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3、性格急躁

通常,家長在催促孩子的時候,都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情緒,語氣也伴有急躁、生氣的樣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下,受家長情緒的影響,也會變得稍顯着急,從而養成急躁的性格。

4、逆反心強

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催孩子是在為他們好,但是在他眼裏,可能並沒有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善意”。如果家長總是頻繁催促,他們可能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催得越急,越是牴觸。


這樣的情緒環境,不僅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育,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引發家庭矛盾。

因此,在孩子“磨蹭”的時候,家長可以善意的等候,來幫助他們更快接受。


1、嘗試理解孩子

其實,孩子磨蹭這個問題是相對的,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速度可能沒有問題,但是在家長看來,孩子完全跟不上自己的節奏。

但是,孩子跟不上成人的節奏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都慢於成年人。

此時,家長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來判定孩子是不是磨蹭,可以適當的降低對他們的標準要求,這樣一來,也就可以理解孩子了。


2、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除了年齡差異導致的客觀原因之外,大多數孩子磨蹭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於時間沒有什麼概念,所以意識不到時間的緊迫,以自己的節奏慢悠悠的做事情,徒留父母在旁邊心急如焚。

此時,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讓他們能對自己的進度有一定的快慢意識,從而調整節奏。

3、告訴他們可能出現的後果

通常,父母在催孩子的時候會説:“快一點,來不及了”,但是為什麼來不及,孩子不知道,他們也不能理解父母為何要這麼急。

此時,父母一定要告訴他們繼續磨蹭的後果,以及他們自己需要承擔什麼,會連累到別人什麼。


讓孩子知道後果,比單純的催促,引導效果更好。

【幸孕説】孩子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能力,較成人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所有,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好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孩子,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