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去體檢,發現孩子3歲了才91公分,比別的孩子矮了好多,着急的不行,自己跟孩子爸爸都不算矮,孩子吃的也不錯,該補的都在補,怎麼就沒長高呢?
醫生又問了孩子的睡眠情況,孩子現在能一覺睡到天亮了嗎?寶媽説考慮到自己白天上班比較累,孩子一直跟奶奶睡,奶奶怕孩子尿牀,又覺得穿紙尿褲浪費錢還不透氣,所以每天晚上會在差不多的時間起來把尿兩回,不知道有沒有影響?
醫生聽話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出在這裏。
許多家長都有夜間把孩子叫起來把尿的習慣,我記得我家大寶快兩歲白天摘尿不濕的時候,晚上開始跟奶奶睡,到了夜間,奶奶也是晚上會把孩子叫起來把尿。
孩子本來睡得挺香,迷迷糊糊就不樂意尿,奶奶就拍一拍孩子的屁股,把孩子拍醒,接着不斷地“噓噓”,催促孩子尿。
有時候需要“噓噓”好久,等把孩子拍醒尿完,孩子也差不多清醒了,後來看到這麼折騰,我還是力排眾議,把孩子抱回來跟自己睡,夜間重新兜上尿不濕,讓他睡個安穩覺。
之前還聽有個媽媽説,為了防止孩子尿牀,自己每天晚上都會定鬧鐘,掐着點把孩子叫起來尿尿,尿完喝杯水再去睡。
寶寶真的需要每晚叫起來尿尿嗎?還是讓孩子一夜睡到天亮呢?
夜間把尿弊端有不少
使寶寶夜間尿量增多
人體內會分泌一種激素——抗利尿激素。
這種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
而這種激素具有晝夜節律,即夜間分泌較高,因此夜間生成的尿比白天少,而總是打斷寶寶的睡眠,不利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夜間尿量反而會增多。
不利於寶寶膀胱功能的鍛鍊
排尿是一種反射活動,當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時,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受到刺激興奮,衝動傳入大腦皮層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樞,人就會產生排尿欲。
而孩子的的大腦發育未完善,控制相對較弱,但也是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如果家長在孩子並不想主動尿尿的時候,就叫孩子排空膀胱,反而會減慢孩子對排尿的控制的完善。
同時,有一點尿就排掉,膀胱的容量得不到提升,孩子尿尿的次數反而會增加。
不利於睡眠習慣的養成以及生長激素的分泌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熟睡的時候比清醒的時候生長速度要快3倍,因為促進孩子長高的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的狀態下分泌更多。
而如果在夜間把孩子叫醒把尿,孩子的睡眠被中斷,深睡眠時間減少,就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長高。同時,夜間頻繁叫醒孩子起來尿尿,也不利於孩子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
根據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統計數據,在美國:
2歲半的孩子,22%能不穿尿不濕;3歲的孩子,60%能不穿尿不濕,3歲半的孩子,88%能不穿尿不濕,5歲孩子的羣體中,有20%會有尿牀的情況。
而在國內,如果2歲孩子還穿着尿不濕,不少人就會大驚小怪了。
其實,脱尿不濕並不需要着急,特別是夜間尿不濕,因為不同的寶寶差異比較大,有的孩子膀胱容量大,內分泌系統發育更成熟,抗利尿激素夜間分泌足,就可以早早告別尿不濕,不然的話不凡等一等。比起擔心起來換牀單,家長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寶寶一夜安睡。
做好這幾點,孩子睡眠質量更高
減少睡前水分、食物的攝入
晚上睡覺前吃的多喝的多,孩子在夜間尿量自然會增加,即使不叫起來把尿,孩子也可能被尿憋醒。
一般來説,在大量飲水後半小時,尿量就開始增加,到第一小時末,尿可達最高值,所以在睡前一小時,家長就要注意減少水量或者奶量的攝入,減少孩子夜間起來尿尿的機會。
不過早給孩子把尿
孩子在18個月前,神經系統尚未達到能自如控制大腸、膀胱和肛門組織,頻繁把尿影響膀胱容量的增大,所以家長可以等孩子尿濕尿布時間間隔延長時,再給孩子如廁訓練,在此之前,不要給孩子過早把尿,更不需要夜間頻繁叫醒尿尿。
睡前給寶寶穿着舒適
在睡前,可以給寶寶包上吸水性好的紙尿褲,避免寶寶被不舒服的紙尿褲打擾,影響睡眠。給寶寶的穿着也以舒適保暖為宜,不用穿的過多,因為孩子新陳代謝較快。
給孩子穿好衣服一段時間後,可以摸摸寶寶的後頸部,以温熱為宜,如果寶寶經常踢被子,家長也可以給寶寶選擇防踢的睡袋。
家長也不用擔心用紙尿褲會延長孩子學會自主上廁所的時間,因為寶寶的生理功能是個日趨成熟的過程,等孩子的膀胱容量增加,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發育完善,孩子在夜間自然就會擺脱尿不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