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堅守“3不準”原則,娃將來更出色
一、對孩子的懶惰不準
高爾基曾説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孩子懶點在小時候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這種壞習慣一直延續到長大,就會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影響,以後工作和生活中都會受到別人的疏遠和鄙視。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表現有很多種,比如不愛做飯、不講衞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漠不關心。
朋友家的孩子就有這個壞習慣,孩子已經6歲了,但是非常懶惰。
幼兒園曾反映過孩子這種現象,所有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乖乖吃飯,只有這個孩子需要老師餵飯才肯吃。老師詢問得知,在家裏每天也是家長餵飯,並且衣服也要家長幫着穿,一切事物都要家長的幫忙。
正是這樣的壞習慣讓孩子已經6歲了依然不能生活自理。
因此,當孩子已經有自理能力了,家長就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完成,發現孩子有懶惰的現象一定要説“不”。並採取循循善誘的辦法來引導孩子改正懶惰的毛病。比如多讓孩子閲讀關於勤奮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勤奮有什麼意義。
二、對孩子不尊重人不準
孟子曾説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永遠愛他,尊敬別人,別人也會永遠尊敬他。所以教育孩子懂得尊重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很多小孩子都不懂得尊重,經常做出一些讓人厭煩的事情。
比如坐公交車踩座椅,喜歡給小夥伴起外號,看到低級工作者就故意表現看不起的樣子。不懂得尊重的孩子,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身形象的一種貶低。
這也是人本身的品格出現了問題,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改正,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之路。到哪裏都不尊重人,時間長了,一定會被孤立的。家長一定對孩子不尊重的行為説“不”。
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來教育孩子,比如帶孩子瞭解每一個人的不易之處,或者讓孩子去做好人好事,並給予鼓勵和榮譽,還可以給孩子講基本的禮儀。讓孩子通過這個過程,學會尊重人。
三、對孩子不守規矩不準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生活中處處需要規則,大到國家法律,小到學校校規,再到家規。規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規矩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的,當然孩子也不例外。沒有規矩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無組織、無紀律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比如有些小孩上學校經常遲到,吃飯時磨磨蹭蹭,答應家長的事第二天就忘了,這些都是孩子不守規則的表現。這種孩子會在別人眼中顯得沒有教養,以後很難立足社會。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一定要説“不”。並且家長平時要以身作則,自己不能總是不守規矩,比如答應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做到,要讓孩子知道時間觀念、説過的話要自己負責。遵守家裏的規定,和日常禮節。這樣孩子才會有自律的性格,和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