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有個朋友,小時候因為吃藥原因影響了聽力,還好那會已經會熟練説話了,藉助助聽器總算是跟上大部隊了,所以他現在自己有了娃,對寶寶的聽力格外上心。
是不是有爸媽覺得不以為然“那他是特殊情況,特別敏感……”?
寶寶的聽力也像眼睛一樣重要,聽不見怎麼學會説話?“十聾九啞”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次小南就打算借朋友家的情況,説説寶寶聽力這回事,希望爸媽能重視。
寶寶聽力發展過程:
新生兒——其實在孃胎裏寶寶就有了一定的聽力基礎,所以出生24小時後,稍微刺激一下就會對聲音有點反應,1周後聽力就完全成熟了,會把小腦袋轉向熟悉的聲音。怎麼樣,是不是視力望塵莫及?
2-4個月——能區分大人的講話聲,最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4個月時能區分男聲女聲,還對説話的語氣很敏感哦。
5-6個月——聽到聲音時就會咿咿呀呀地回應,還對音量的變化有反應。
7-9個月——能把聲音和聲音的內容聯繫起來,模仿也從聽覺、視覺起步。
10-12個月——嗯,寶寶會通過聲音來定位爸媽在哪裏了。
2-3歲——能理解一些簡單的問、答了,語言發育也跟上了。
4-5歲——在聽力的助陣下,語言發育得不錯,會唱歌,會講故事,會參加各種體育運動。
6歲——能流利説話啦。
如何發現寶寶有聽力障礙?
0-3個月——寶寶對很突然的巨響沒反應;
3-6個月——不管爸媽説什麼,寶寶都沒法尋找聲源;
9-12個月——對大人的指示至若惘然,有時候會被誤會成“不聽話、沒禮貌”;
12-15個月——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15-18個月——爸媽會發現:咦,怎麼對寶寶説話像對牛彈琴?
18-24個月——“別人家的娃”都能説2句的兒歌了,我們家怎麼啥都不會?
24個月後——反應遲鈍和語言障礙+1,甚至對門鈴聲、電話聲、狗狗的叫聲等都沒反應。
爸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故意發出點聲音,測試一下寶寶聽力是否正常,一旦發現有問題,早確認早治療,有可能會恢復哦,或者能把對語言發育的影響降到最低。
影響寶寶聽力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我國新生兒中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為0.1%—0.3%,都是哪些原因呢?
小南朋友的情況,是小時候長輩用藥不當引起的,也有的寶寶是在媽媽肚子裏時,媽媽孕期用藥不當造成的。所以不管是那種情況,生病時要吃藥一定要遵醫囑。
還有遺傳因素,比如爸媽或者其中一方先天聽力有問題,尤其是有家族耳聾史的,也可能會遺傳給寶寶。
孕期媽媽如果接觸了有害物質等等,也可能影響到寶寶聽力。
還有寶寶出生時如果有窒息、產傷,出生後嚴重黃疸、中耳炎等,也會損傷聽力。
當然,也有些寶寶確實是先天聽力發育不完善,就需要儘早治療。
“十聾九啞”如何緩解?
前面小南提到了一句聽力和語言發育,確實兩者關係緊密,俗話説的“十聾九啞”是有一定道理的,語言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聽力,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是很難學會説話的。
爸媽平時可以製造點聲音出來讓寶寶多聽聽,也可以帶寶寶出去聽聽自然環境中的聲音。
但要注意不能太過嘈雜,也不要帶寶寶去噪音很大的環境,不然刺激過頭了,反而對聽力有傷害。
還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寶寶進行聽力訓練,比如抱着寶寶時儘量靠近心臟,讓他多聽聽爸媽的心跳聲。
給寶寶重複簡單的話、兒歌、故事,偷懶的話就放一些節奏、旋律都適合寶寶的經典音樂。
還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有聲音的玩具。
在家不用壓低聲音説話,該幹嘛幹嘛,但可以引導一下寶寶如何區別各種聲音。
希望每個寶寶都耳聰目明,也希望在醫院裏見到大家的次數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