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研究,在中國0-7歲的兒童,有40%以上都存在吃飯“難”的問題。
執筆: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寶媽一到給孩子餵飯的時間就特別頭疼,每次吃飯搞的像打仗一樣,寶寶一會想看電視,一會想玩玩具,就是不肯好好吃飯。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人會説“餓一頓就好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餓怕了的女兒
圓圓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樣都特別不喜歡吃飯,終於圓圓父母決定要好好“治一治”圓圓這個不好好吃飯的毛病。
於是在圓圓又一次表現出不想吃飯時,圓圓爸直接把圓圓的飯拿走倒進垃圾桶,並嚴肅的對圓圓説:“這頓不吃,就永遠沒有飯。”
孩子雖然被爸爸嚇了一跳,但也沒在意。但是接下來的幾天,只要圓圓表現出厭食的情緒,飯裏面就被收走。就這樣圓圓再也不敢不好好吃飯了。
你或許會覺得這是皆大歡喜的局面,但你不知道的是,自從這件事情以後,圓圓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嚥非常的快,這是因為她害怕下一刻飯就又被倒進垃圾桶了。
“餓一頓”到底有沒有用?
很多家長其實都試過這種“餓一頓的方式”,但結果大多收效甚微。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大多數的父母都做不到像圓圓父母一樣“狠心”。
孩子的忘性是最大的,餓一次可能好2天,可沒出幾天,不好好吃飯的“老毛病”就會又犯。這時候你還會選擇餓孩子嗎?
我想大多數的父母其實也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更害怕正在發育階段的孩子,因為餓而影響身體。
育兒專家表示,餓一頓只能讓孩子在生理上屈服,但孩子的心理更加強了對吃飯的排斥。吃飯習慣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
這種激進的“懲罰”根本就是雪上加霜,甚至會損害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
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
一、孩子的問題
1)生理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吃飯,可能並不是任性,而是他們生了病。要知道如果孩子生了病,那麼他們食慾勢必會受到影響,比如潰瘍、肝炎、腹瀉等。
另外當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時,也會表現出厭食的反應,如鋅、維生素b1等。
不管是哪一個都不應該是孩子“背鍋”,這些答案讓媽媽心疼。
特別注意:孩子1歲後,會出現一個“厭食期”,這是因為他們萌發了自主意識,進入反抗期,對於一切東西有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食物也一樣,開始挑剔起來,拒絕吃飯,甚至把食物扔掉都是正常現象。父母這時儘量滿足寶寶的要求,等這段時間過去自然就好了。
2)心理問題
還有一部分的孩子挑食,純粹是心理問題。這樣的很多都是,曾經在吃飯時發生了不愉快的經歷,導致他們對吃飯的厭惡與推拒。
這時就需要父母們,重新建立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和氛圍。
二、父母的問題
1)沒有培養用餐習慣
很多孩子厭食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在最開始就立下一個好的用餐習慣。當孩子表現出偏食,或不好好吃飯時,父母選擇了妥協和縱容。
追着孩子屁股後面餵飯,孩子不吃飯時就給孩子買一些零食。
孩子發現吃飯也能變成一種“籌碼”來換取東西,就會變本加厲,即使愛吃飯,也會表現出厭惡的樣子。
2)強制讓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
還有的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吃那些有營養的食物,但是這種強制性的餵食,會讓孩子心理有很大的牴觸。
在這方面張柏芝做的就非常好,她的大兒子很不愛吃雞蛋,張柏芝沒有強迫兒子,但也沒有放棄,12年裏每次都把雞蛋換着花樣做,終於讓兒子愛上了雞蛋。
這樣培養“飯霸”寶寶
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因為生病或缺鋅等原因。
1)好的用餐習慣
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就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在吃飯時不要看電視、玩玩具,把飯勺交還給孩子手中,增加孩子的自主意識。
2)不要逼迫孩子
當遇到孩子不愛吃的菜時,不要逼迫孩子,下次換個方式再讓孩子試試。但也不要在孩子不好好吃飯後,因為怕他餓而給他零食。
3)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
還可以讓寶寶參與做菜中,交給他一些簡單的工作。做好後,告訴他這是他自己做的,增加寶寶吃飯的慾望。
4)豐富菜式,巧用搭配
飯菜的樣式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寶寶的食慾。
心理學家表示紅色和黃色搭配一起,能激發孩子的食慾,家長可以多用心搭配和擺盤。
5)多運動
運動可以消耗掉體力,增加寶寶的食慾。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