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長,只會執着地看重孩子的成績,一昧地顧着監督孩子的學習,卻忽略了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可以直觀地表現孩子的學習力,可是缺乏某些技能,會導致孩子不能全面發展,身心也會受到影響。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做過一項這樣的研究,在生活中找到幾百個小孩作為實驗對象,用鏡頭拍下孩子的成長過程,最後發現讓孩子將來陷入人生困境的,竟然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孩子是否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
所以實驗證明,其實孩子學習再好,如果沒有情緒管理的能力,動不動就發脾氣,他們同樣不會獲得成功。
在很多普通家庭當中,家長都沒有意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只會認為孩子發脾氣只是在無理取鬧,沒有去深入瞭解孩子情緒失控的內在原因,也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從而才會造成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脾氣失控,越來越多的負能量。
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當孩子不懂得情緒管理,他們就很容易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孩子都喜歡直接用發火的方式去宣泄情緒,當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情況時,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孩子正確認識情緒管理,才不會被情緒所控。
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發脾氣甚至是孩子的常態,而且,永遠不知道孩子的情緒什麼時候會爆發,長久下去會導致孩子的人緣變差,其他孩子都選擇避而遠之,因此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閉。
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孩子的情緒無法做自我控制,説來就來説走就走,讓家長無時無刻都在擔憂孩子,害怕一説錯話就觸碰到孩子發怒的點,這樣的相處方式會造成親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情緒
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 他們的情商值往往處於零,如果這時家長選擇跟孩子講大道理,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孩子聽不進去家長説的話,也聽不懂家長説的道理。
因此,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如換一種擁抱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在與家長擁抱的同時獲得一份温暖,慢慢地把自己的情緒平緩,投入到親子之間的肌膚之親。
孩子發脾氣其實都有內在原因的,他們一般不會平白無事地向其他人發脾氣。家長應該耐心地與孩子交談,引導孩子説出內心話,告訴家長到底什麼事情激發到情緒的出現,而不是用一種暴力的態度和方式,去強迫孩子要順從家長的教育。其實溝通的目的是想知道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引導孩子做出改正,慢慢地學會情緒管理。
有時候孩子無理取鬧,或者是他們有需求想要實現,可是父母卻遲遲都不滿足孩子。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諮詢孩子有什麼需求,如果是家長能力範圍內比較容易實現的事情,可以立刻幫助孩子實現,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他們就不會用一種鬧事的方式博取家長關注,更不會無緣無故陷入情緒失控的狀態。其實孩子的內心有時很簡單,只是需要家長多一些溝通,瞭解到孩子的需求,並跟孩子一起去實現。
其實,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帶着自己工作上的壞情緒跟孩子交流,不然只會導致交流變成爭吵。對孩子來説,這樣的溝通只是形式上的,並不是家長真心實意地想關心自己。
在跟孩子進行交流時,家長應該帶着平靜的心,理智去跟孩子談話,家長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才能以身作則地教育孩子怎麼情緒管理。
大部分孩子在小時候都是可塑之才,家長的培養和教育方式,會直接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家長對待孩子,應該把教育重心放在提高他們管理情緒的能力。在突發面對困難時,孩子才不會被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可以擁有平靜的內心去應對挫折,而不是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家長不要隨意地做自己,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確的三觀去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