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文章/熊二

編輯/樂仔

曾經看到過這樣的案例,亮亮帶着自己新買的小推車去外面玩的時候,旁邊出現了一個孩子並不熟悉的孩子,也想玩這個玩具,對方孩子的奶奶就讓孩子把小推車讓給自己的孫子玩一會。

亮亮不想借給別家的孩子,那是那個奶奶不依不饒,孩子的媽媽見事態不好,就只好讓自己的孩子把他新的玩具借給對面的孩子玩。

雖然亮亮和亮亮媽媽都不想把自己的玩具借給別人玩,但是迫於"分享"的壓力,孩子還是把自己的東西借出去了,有時候家長寧願讓孩子不開心,也不願意破壞自己家和別人家的感情。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那麼對於孩子來説這樣的"被迫分享"是好事嗎?

第一:"被迫分享"對孩子並不公平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因為搶奪玩具和零食而出現爭吵和打架的情況並不少見,有時候家長站在成人的角度,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有些自私,甚至是為了培養自己孩子大方分享的好習慣,強迫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但是家長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拒絕分享是事出有因的。

孩子的拒絕分享,其實是因為孩子已經有了物權意識。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第二:什麼是物權意識呢?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所謂物權意識,就是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

家長要知道孩子的物權意識成熟要經過四個階段:

0-1歲,那些東西和我沒關係孩子在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孩子會積極的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探索,發現自己能夠活動手指、腳趾,甚至發現自己能夠翻身,但是這時候的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僅存於自己的身體上,對身體之外的東西還沒有概念。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1-2歲,那些東西都是我的孩子在步入一歲以後,會逐漸開始產生自我意識,這時候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會伸手去拿,這時候的孩子並不明白你的和我的之間的界限,並不清楚東西還有所屬權,所以這時候的孩子也不可能分享。

2-3歲,我的東西你們都不能碰孩子在兩歲以後會漸漸地擁有自我意識,隨着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成熟,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這時候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物權敏感期",對自己的東西有着強烈的保護和佔有慾望,就算是家長也不能夠隨便動孩子的東西,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東西被家長動了,甚至會有哭鬧等激勵的情緒和表達,一次表現自己不滿的情緒和對物品的所屬權。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3歲以後,這是我的,我們可以一起分享孩子在進入三歲以後,就會漸漸的明白情緒和分享的概念,孩子此時就會明白,如果別人內心的情緒和願望沒有被滿足,那麼孩子就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從而產生共情和理解。

如果家長此時能夠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引導,讓孩子能夠考慮別人,那孩子就有可能會出現分享的行為。那麼家長要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呢?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第二: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1、家長不要去戲弄孩子的真誠

我相信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這樣的情況:

寶貝給爸爸吃一口好不好?這時孩子把手裏的東西拿過來給你,你卻説真乖,爸爸不吃,你吃吧!寶貝能不能借媽媽看看你的玩具?孩子把玩具遞給了你,你看都不看就説,寶貝真聽話,真乖,媽媽不玩,你玩吧!

以上的做法就是一種對孩子的戲耍行為,家長原本是想通過這種戲耍教育鍛鍊孩子的分享能力,但是這不僅不會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還會讓孩子產生:既然我給你了你也不要,那我以後乾脆不要給你們了。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孩子在一開始有物權意識的時候,其實都是很大方的,但是在父母和親戚的不斷戲弄之下,反而對分享產生了看劇,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分享,而讓孩子產生錯誤觀念的,恰恰是因為家長的這種錯誤做法,才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摳門。

所以如果家長想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訓練,就要在讓孩子跟你分享物品以後,將孩子的玩具或者零食接收下來,並且看一看,摸一摸,和孩子一起玩耍,這樣孩子才能夠從中得到分享的快樂,下一次願意繼續分享。

2、家長也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

許多父母在生活中,總是跟孩子説:這是我的你不能懂,這是大人的東西,小孩不能碰,那麼當大人都如此小氣的時候,孩子又要怎樣才能夠將自己的物品主動分享呢?

所以如果要讓孩子學會分享,大人首先要懂得自己就要與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式。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薰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衞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孩子的小氣並不是因為孩子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進行分享,而是因為孩子的物權意識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擁有佔有心和控制慾,所以在孩子的物權意識逐漸成熟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既需要家長能夠讓孩子嚐到分享的快樂,學會將自己的東西主動的分享出去,獲得同理心,也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所有,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要求着家長要不斷的學習,深化自己對孩子的瞭解和對育兒知識的應用,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才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98 字。

轉載請註明: 娃不願分享不是小氣,是物權意識“作怪”,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