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姓+母姓”成為新興起名套路,重複率低了但新的問題也來了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休閒

隨着80後90後陸續結婚生子,給孩子起名的套路也在近十年內發生了好幾波變化,大概5-10年前,子、涵、雨、軒、晨、皓等字(以及它們的同音字)特別流行,可以説有近半數孩子的名字中帶這些字或者它們的同音字。(這個我沒有嚴格統計過,但從身邊認識的所有孩子的名字來看,真的沒有幾個逃過了這幾個字)

而近幾年來,父母們給孩子起名字又有了一個新的套路,那就是起四個字的名字,其中前兩個字一般用“父姓 母姓”,寓意為既傳承父姓,也傳承母姓,既是為了避免重名太多,也是女性地位提升的體現。

因此,這種起名方式目前很受歡迎,尤其是在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有些甚至要求必須將母親的姓氏加在孩子的名字中。

不過,這種起名方式雖然有一些好處,但缺點也不少:

1、大部分姓氏組合都比較生硬,沒有美感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父姓 母姓”都有這一缺點,但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些平常又無特別含義的姓氏組合在一起,明顯比較生硬,也缺乏像歐陽、慕容、東方、獨孤等真正複姓那種美感。

2、一些“父姓 母姓”組合在一起很違和

如果説大部分姓氏組合在一起沒有美感,那麼有些姓氏組合在一起就不單單是生硬這麼簡單了,而是很違和。

比如説吳姓和毛姓的組合,馬姓和朱姓的組合,楊姓和史姓的組合等,如果非要將兩個姓氏都用在孩子的名字中,只會帶來啼笑皆非的效果。

3、新興的“複姓”並不是真的複姓

雖然説將母親的姓氏加在孩子的名字中,組合成新的“複姓”,能夠體現出女性地位的提升,但這種“複姓”在目前是不被官方認可的,孩子的真正姓氏,仍然是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父姓或者母姓)。

如果説第一代“複姓”還可以起3個字或者4個字的名字,那麼照這個規律下去,兩個“複姓”夫妻結合的話,下一代孩子的姓氏豈不是要變成4個字了?這顯然並不符合咱們中國人的起名習慣。

“父姓 母姓”這種起名做法,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是不適合組合在一起的兩個姓氏,還是不要強行組合在一起為好。其實有時候,換一個方法將母親的姓氏加在孩子的名字中,效果會更好:

1、將姓氏換成同音字放在孩子名字中

有些姓氏如果本身的字形和字義不太適合放在名字中,那麼換一個同音字的話,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説“何”姓,放在名字中有點奇怪,但換成“禾”就好多了,再比如説“黃”姓換成“煌”,“周”姓換成“舟”,“趙”姓換成“兆”等,這些字顯然要比姓氏本身更適合用作名字。

2、將姓氏拆分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將母親的姓氏拆分後作為孩子的名字,比如説“何”姓,拆分為“可人”用作女孩的名字就很不錯,“賀”姓可以拆分為“加貝”,“董”姓可以拆分為“千里”等等。

3、將姓氏(或其同音字)放在名字中其他位置

如果兩個姓氏連在一起看起來比較違和的話,那麼將母親的姓氏換一個位置的話,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説徐姓和楊姓組合,給孩子起一個四個字的名字“徐風清揚”,就很有美感,又比如説陳姓和李姓的組合,可以起名“陳思李(李也可換成其他同音字,如理、禮等)”等。

“父姓 母姓”的起名方式,有優點也有缺點,建議各位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起名時慎重一些,如果夫妻雙方的姓氏組合確實生硬違和,還是換一種思路,給孩子起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