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着一個月打卡兩次泉州石獅,可以説大眾景點小眾打卡地幾乎都跑遍了,石獅這座小城,真的給人太多驚喜和意外。下南洋的拼搏歲月和那斬不斷的鄉愁,都刻畫進這一棟棟洋房別墅裏。楊家大樓,其實是從永寧衞的介紹中偶然得知,當地老友也跟我説,如果有空,去一趟吧,那可能會顛覆你對“大樓”的定義。於是,有了這次專門為這座“楊家大樓”而去的行程。
5月福建的天,突然就進入了夏季,説變就變,上一刻還豔陽高照,下一刻就風雲突變,眼看就要下暴雨了。也罷,給這個建築增添了一絲歷史滄桑感。楊家大樓屬永寧鎮,但它並不在大家比較熟知的永寧古衞城內,也難怪去過幾次古衞城卻一直找不到它,而是位於距古衞城4公里外的後杆柄村,地圖上可以直接導航定位到,周邊停車還是蠻方便的。
還未進入大院,便看到頂部的那隻鷹,展翅高飛,可以説在周邊的房子中格外突出。其實現在的農村,怎麼説跟印象中的大有不同,我們一路開車過來都是建的很漂亮的石頭房以及小別墅,可見後杆柄村的殷實。現在它也是被評為“泉州美麗鄉村”。在楊家大樓門口有文字介紹,讓遊客對這棟建築有個大概的瞭解。
楊家大樓建築羣是由菲律賓富商楊邦梭家族所建的豪宅,是民國時期閩南華僑建築的典範,也是泉州地區最大的華僑建築古民居之一。從邊上側門進入,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真的好大。而且是很典型的西式建築,並不是像一般閩南紅磚古厝的風格。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主樓的六也亭,其上一隻石鷹張開雙翅俾睨天下的雄姿,也是楊家人拼搏進取的象徵。
楊家大樓始建於1928年,竣工於1933年,設計圖紙及鋼筋水泥皆從菲律賓運送而來,可以説是工程巨大,也可以看出當時楊家在菲律賓的富足程度。它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規模體量大,更主要的是它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有西方的羅馬柱、歐式迴廊、天使圖案,也有中式的紅磚古厝、天井院落,並且在樓中多處有各種楹聯牌匾題字。
在院子右側一角可以看到一口古井,井水清澈,水位較高,現在應該還有在使用。
大門牌匾上的“弘農世家”表示這家主人姓楊,在中國部分地區,特別是宗祠建築的在大門上,例如經常會懸有“九牧世家”、“中山世家”、“穎川世家”等,這是各姓的郡望,表示這屋主人是林姓、湯姓、陳姓之郡望,亦寫在祠堂的牌匾上或對聯上。這也是中國建築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
大門左側還有一個門,門額上懸掛“雀館流芳”這四個大字,查了資料也沒明白是什麼意思,不知有沒有當地的小夥伴能解讀一二。門額的邊上雕龍刻鳳,圖案精美。
可能是疫情影響,兩個門都是緊閉着,無緣入內參觀,從窗户縫隙中拍下一圖。裏面現在已經是無人居住的狀態,也難怪有人把它比喻成一艘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號"。
外牆的翻新也無法阻擋裏面無人居住漸漸荒廢的頹敗之勢,一棟房子還是要有人氣才是保護最好的方式。正如景勝別墅,也正是因為一直有後人居住,才得以保存完好,人始終是最根本的因素。
六也亭人丁興旺時,曾四代同堂,有200多嫡親人口,加上百餘傭人,共有300多人,在洋樓樓頂的一個亭子裏,掛着一口大銅鐘,到了開飯時間便會有人撞擊通知,可謂“鐘鳴鼎食”。然而如今卻是人去樓空,不免令人唏噓不已。
大院中看到幾個老人圍着下棋,也是這棟大宅院唯一的生氣了。
在大樓的左側,連着一排紅磚古厝,從外面看磚色鮮紅,燕尾脊飛檐翹角,色彩分明。
但可惜同樣只是門面修繕了,裏面已是雜草叢生,蜘蛛網遍佈,荒涼不已。
楊家大樓,俗稱“九十九間”,如果算上曾經遍佈在六也亭周邊十來座古大厝,總房間數有170多間,建築面積達2萬平米,然而現在,它卻沒有了最核心的“人氣”,彷彿一個被掏空了的軀殼,徒然佇立,做着無謂的炫耀。
是時代的變遷,是子孫開枝散葉,是那些無法抹去的歷史傷害,族人越走越散,卻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甚至將這裏當成拍攝婚紗聖地。但只要有人還會來,對於一座建築來説,是幸運得多。
走進石獅楊家大樓,彷彿走進了一個暫停的時空隧道,宏偉而滄桑!建築之美、家族傳奇以及現在的落寞,都有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內,吸引着遊客,如果有人能夠細細講解,那再好不過了!
旅遊攻略信息:
石獅楊家大樓
地址:泉州市石獅市後杆柄村
門票: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