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會糖畫技術的10年間,到處賣藝謀生。雖然吃過苦,受過委屈,但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有一天把糖畫手藝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這技術還是和我妻子學的。”説話間,只見司師傅用勺子在特製的鍋裏舀了一點糖液,往大理石的案子上快速地抖動幾下,一隻栩栩如生的糖畫蝴蝶就呈現在了眼前。司師傅名叫司清,今年47歲,老家是離安徽阜城只有一個小時車程的利辛縣農村。司清説,在他和他妻子的孃家人中,會糖畫手藝的就有6人。(圖/文 韓振) (來自:騰訊圖片)
司清説,在他家四口人中,除了11歲的女兒在上學外,他妻子張甫娟和他,還有20多歲的兒子三人都會糖畫。“在我家中,最先會糖畫的是我妻子。她是和她的孃家叔叔學的,學會後就把技術教給了我和兒子。”司清笑着説,他和兒子都是一個老師教的。 (來自:騰訊圖片)
司清學會糖畫技術的10年間,先後到了全國的多個省、市賣藝謀生。“雖然吃過苦,受過委屈,但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有一天把自己的糖畫手藝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清説。 (來自:騰訊圖片)
每一天,司清都會在租住的房子裏融化糖液。為了不讓晚上耽誤生意,他每天都會融化四鍋糖液,做出四個糖餅來。 (來自:騰訊圖片)
司清將融化的糖液放在大理石的板面上進行冷卻,然後用刀在冷卻後的糖餅上壓出印痕,以方便晚上做生意時使用。 (來自:騰訊圖片)
每次出攤前,司清都要準備好零錢。他説,因為天熱,現在他只能在晚上出攤,每天收入一般都在100多元。 (來自:騰訊圖片)
每天晚上,司清都會來到阜陽市城區文峯公園,從事他的糖畫生意,在公園散步的市民常將他的糖畫攤團團圍住,爭相購買,他每天要在公園裏做到晚上九點左右才能收攤。 (來自:騰訊圖片)
在炎熱的日子,司清要不時將做好的糖畫進行調整,以免粘在一起。 (來自:騰訊圖片)
遇到賣不完時,司清會在收攤時將這些做成的糖畫放回鍋裏融化成糖液保存。 (來自:騰訊圖片)
多年來,司清和妻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一直相敬如賓,相互關心,日子過的雖然清貧,倒也幸福和諧。 (來自:騰訊圖片)
在出租房裏,司清將自己親手捏的一朵玫瑰花送給妻子。他説,買不起鮮花就把自己親手捏的送給她,請求妻子原諒他的一次失誤:在今年5月份,司清在東北做糖畫生意時,為了多掙錢,他瞞着妻子花了2000多元學習做麪人,學會後才知道麪人的生意還不如糖畫。他説,掙錢不容易,一直感覺這事很對不起妻子。 (來自:騰訊圖片)
前幾天,張甫娟從老家來到阜陽時生病了,病情見輕後的張甫娟也要出攤去做糖畫生意。夫妻倆商定後,司清準備上街去給妻子購置做糖畫用的爐子等。 (來自:騰訊圖片)
在一家店前,司清比劃着自己做糖畫需要的爐子大小。 (來自:騰訊圖片)
走了幾條街後,司清終於買到了如意的爐子和做糖畫用的物品。 (來自:騰訊圖片)
張甫娟在家修剪糖畫用的竹籤。她説,買回的竹籤有尖頭,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孩子在食糖畫過程中的安全。 (來自:騰訊圖片)
物品都準備好後,司清幫妻子拉着糖畫攤向公園走去。因為做生意時不能在一起,為了照顧妻子,他把自己常擺攤的地方留給了妻子。司清説,妻子身體不是太好,只能把離租住地方近的公園讓給妻子,而他就去遠一點的地方擺攤。 (來自:騰訊圖片)
張甫娟説,因為長時間沒有做,手有點生,現在她這個“師傅”的技術已經不如自己的“徒弟”了。 (來自:騰訊圖片)
給妻子搭好遮陽傘後,司清看着妻子做糖畫。 (來自:騰訊圖片)
在離開妻子攤位時,司清不時回頭看看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