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出現的扇角巨獸,我國拼命保護,國外為何定期獵殺
筆者-小文
在2013年,科學家再次在大興安嶺內發現了駝鹿的身影,這也是人們時隔半個世紀以來第二次看到駝鹿了,這種長着扇形犄角的巨獸罕見地出現意味着,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的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駝鹿是鹿科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生物,它們主要生活在亞寒帶針葉林帶,也就是我國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地區。
成年的駝鹿重量在400到600千克左右,而史上最大的駝鹿則長到了1噸,比犀牛的體型還要嚇人。
關於駝鹿體型的秘密,科學家認為這和駝鹿食用的食物有關,陸地上大部分的食草動物都比肉食動物體型要大,比如説大象的體積就是獅子或老虎的數倍以上。
而駝鹿食用的植物當中,多數食物都屬於水生植物,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太陽光線,而進行了光和作用的植物則在第一階段吸收了大量的太陽能量。
其後,植物儲存的能量再被食草動物吸收,而食草動物則被食肉動物捕食,從這一關係我們不難發現,植物的能量被吞噬後是呈遞減的方法傳遞的,因此,越處於食物鏈的上層,所獲得的能量其實也就越少。
而由於駝鹿佔據體型優勢,因此成年的駝鹿幾乎不會受到肉食動物的干擾,駝鹿的幼崽反而會成為捕食的主要對象。
為了支撐自己龐大的體型,駝鹿每天需要進食大量的食物,據統計,一頭成年駝鹿一天需要吃掉30到40公斤的植物。
除了體型之外,駝鹿頭上那對巨大的角也引人注目,很多人捕殺駝鹿也正是因為看中了駝鹿的巨角,但駝鹿並不會主動用角攻擊敵人。
只有在交配的時候,這對巨角才會發揮作用,但在一些個案當中,也有兩頭雄鹿為了爭奪雌性,導致雙方的角交錯在一起無法分開的情況。
而如果兩隻雄鹿的角不幸交錯在一起,很多情況下它們就只能等死了,對於雄鹿而言,爭奪交配權極其重要,但在人類看來,雄鹿這種自殺性的爭奪行為是不理智的,也有人認為,這是駝鹿數量不多的原因。
駝鹿在我國屬於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但在國外,由於環境不同,人們會定期捕殺駝鹿,並控制它們在自然界中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