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22日刊登題為《為什麼中國小學勝過美國小學?》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名叫萊諾拉·朱(音)的美國母親。這位美國母親在把兒子送進上海一所公立名校學習後,發現中國教育體系有美國亟須學習的東西——給予老師尊重與權威。
每個孩子都能培養出多種出色才能
朱女士一家是在上海旅居的一個美國家庭。眾所周知,中國“製造”了一些全世界最出類拔萃的學生。當朱女士發現距離新家僅幾個街區的地方就有上海精英們眼中最好的公立學校之一時,她決定送兒子去那裏上學。然而,在兒子入讀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他的中國老師就強行往他嘴裏塞了一口煎蛋(朱女士的兒子非常討厭吃雞蛋)。
第二天,朱女士衝到學校就塞雞蛋事件和陳老師對質,劈頭蓋臉地陳述了自己關於個人選擇的理念。
“在美國我們不會採用這種強迫的方法,”朱女士用中文説道。“哦?那你們怎麼處理 ?”陳老師倒也表現得理直氣壯。
“我們會向他們解釋,吃雞蛋對他們有好處,裏面的營養成分能幫助他們強健骨骼和牙齒,對視力也有好處,”朱女士回應道。
“這有用嗎?”陳老師反問道。
事實上,的確沒用。朱女士稱從來沒成功地讓兒子吃過雞蛋。兒子很挑食。陳老師教育朱女士,“在孩子面前,你應該説,‘老師説得對,媽媽也會這麼做’,好嗎?”
朱女士點點頭,自己感覺有些震驚。
文章稱,截至目前,朱女士的兒子已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了五個年頭。在此期間,她的兒子已經變身為一個舉止得體的小學生,每天早上真誠地和老師打招呼——“老師早!”,並且對教育的尊重已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根深蒂固。當朱女士看着6歲大的他每天早上自己準備好書包,把英語、語文和數學書,還有他自己削好的六支鉛筆整整齊齊地放進包裏,那一刻她有些呆住了。
當朱女士向美國的朋友們講述兒子在中國上學的經歷時,他們簡直目瞪口呆。當他們和朱女士的兒子相處時,他們驚訝地發現朱女士的兒子並沒有像拉布拉多犬一樣躲在角落或者言聽計從。朱女士的兒子畫畫的時候充滿想象力,講話風趣幽默,打網球時還會刁鑽的正手擊球。小孩子的特質都沒有消失,朱女士如今也對中國人認為每個孩子都可以培養出多種出色才能的理念深信不疑。
“老師最懂”理念
文章稱,研究人員發現,6歲大的中國小孩在早期的數學技能,包括幾何和邏輯方面都勝過美國同齡孩子。當中國孩子申請海外留學項目時,錄取結果也令人震驚。他們正從全球頂尖學府獲得越來越多的錄取名額。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公佈的數據,和10年前相比,常春藤名校錄取的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了八倍。與此同時,在助推硅谷創業大潮的傑出人才中,中國人佔了很大比例。
朱女士一開始對中國式教育是持反對態度的。美國是一個尊重嬰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玩耍和推崇個性化發展的國度。然而,當朱女士的孩子在中國教育體系裏學習了五年,她本人也和各個教育階段的中國老師、家長及學生進行了交流後,她發現,的確存在一些奏效的中國式教育“秘訣”值得美國人效仿。其中大多數都和對教育的態度有關。
“老師最懂”的理念的確有好處。朱女士開始發現,一旦家長和老師統一了戰線,孩子也會照做。這種遵從賦予老師近乎絕對的課堂指揮權。朱女士的兒子變得特別害怕遲到、缺課或者讓老師失望。
在課堂上賦予老師不容置疑的權威地位有助於諸如幾何、計算機編程等科目的學習。根據發表在《心理科學》 期刊的一項研究結果,對這些科目而言,直接指導(相比由學生自主探索發掘)的教學方法更為有效。
相比之下,在西方,老師們花大量時間管理課堂紀律,以及平息由學生或者家長等發動的小規模反抗行為。一名20年前來到美國的中國老師稱,她還記得自己第一年教美國孩子時深感震驚。“我一開始非常強勢,但是這完全沒有用。學生們會反駁我!”目前在明尼蘇達州一所高中教授中文的張新義(音)回憶道。如果她佈置的作業過多,家長有時候會抱怨。
美國學校太過注重學生個人需求
文章稱,中國人堅持集體需求高於個人需求的做法同樣對教育很有幫助。原因很簡單:如果每個人的前進步調一致,就能更好地實現課堂目標。沒有特例,沒有多元化。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在相反的方向上做得太過,將學生的個人需求凌駕於集體需求之上。有些家長毫無顧忌地把未接種疫苗的孩子送去上學——無視公眾健康——或者請求學校調整開學時間,避免與體育活動安排衝突。
中國人另一個非常勵志的理念是:在學習方面,天才在於勤奮。語文老師知道,只要認真學習認字卡,加上不斷地練習,朱女士的兒子一定能學會3500個常用漢字。他的小學數學老師不會在三位數計算上給任何孩子開綠燈,實際上還會在放學後留下來輔導落後的學生。中國的學校體系哺育出一種中國式堅韌,日復一日地傳達着這樣一個信條——堅持,而非智力或能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研究表明,這種態度讓孩子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根據2014年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針對逾5000名學生的縱向研究,亞洲年輕人之所以學習成績更優,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相信努力和成就之間的關聯,而“美國白人則傾向於認為人的認知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中國孩子習慣了以努力搞懂難度較高的內容,並且他們相信只要願意付出,任何人都能成功。
而在美國,當政策制定者試圖推進類似的措施時,往往遭到家長的反抗。
文章稱,美國的教育進程被重視家長權利及不利於學習的態度所阻礙:美國父母要求在無助教育的各種方面賦予孩子優先權,並且當孩子成績不佳時,希望老師在成績單上手下留情。作為一個社會,人們希望從老師身上得到更多,但作為家長承擔的責任卻越來越少。
異國他鄉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朱女士,當人們學會尊重教育者,並給予教育者應得的自主權時,結果可能令人欣喜。
不同國家對待戰俘的標準是截然不同的。最狠的是日本,以發泄仇恨和虐死為目標。
他們從心底鄙視投降不死的士兵。《菊與刀》中,美國人分析日本鬼子的戰爭價值觀:“喪失了名譽,是一個士兵真正之‘死’。”
1882年明治天皇頒佈《軍人敕諭》,強調“爾等”為“忠勇”犧牲。
半個世紀後,到了明治之孫裕仁天皇這裏,乾脆要求“皇軍不能當俘虜”。
日本投降時的鬼子
所以他們鄙視美國俘虜,極盡虐待之殘暴。
巴丹死亡行軍中,他們給美國戰俘每人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米飯糰,然後一刻不停,令他們行軍8天,不吃不喝,1.5萬人被虐死。
在《堅不可摧》電影裏,日本看守對美國大兵頻頻用竹槍打臉,這是輕度的虐待。實際更殘忍,電影不適合拍攝,飛春讀傳讀後心驚,不再談。
由於充滿了虐待別人的負罪感,戰後的日本戰俘紛紛惶恐,認為自己將被虐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嚇死了一批人。
也投降了一批人。
美國“虐待”日本戰俘的方式,圍觀羞辱戰俘洗澡
關山榮次,日本投降時24歲,是太平洋之戰中的日本俘虜,1945年被關押在萊特戰俘營。萊特島,菲律賓中部一小島。
和許多日本人一樣,他擔心受到虐待。但後來發現美國對戰俘的態度,與日本是截然不同的。
“看守我們的憲兵、衞生兵、醫生,全都一團和氣”。關山晚年回憶説,他們給戰俘提供衣服、食物、糖果、香煙,還允許給家人寫信,郵寄必需品。
“我們第一次聽説,日內瓦協議裏有不準虐待戰俘的條款。”關山説。
日內瓦戰俘公約,最初締結於1929年,約定不殺戰俘。日本不同意,拒簽字。
日本戰俘
蘇聯沒讓日本賠償,但讓被俘的鬼子在蘇聯無償勞動了幾年。
22歲的加藤嘉男,是被押到蘇聯的日本戰俘。
在西伯利亞戰俘收容所,他們被虐受累,個個瘦得皮包骨頭。
“一個士兵偷了豬食吃,被蘇聯看守捉住,他們把他帶到澡堂,扒光衣服,浸泡在冷水裏,放入雪塊,説這是‘冰激凌’。”加藤説。
日本投降
1989年,日本的《朝日新聞》在反思二戰時,曾專題報道戰俘問題,“相比蘇聯美國,中國可能是最寬大的了。只是一個勁地讓他們接受教育。”報紙上説。
【飛春讀傳,一個專注歷史名人傳記的原創號】
(微信公眾號:“飛春讀傳”或“readinginspring”)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羊舌河”:戰爭不是福利院,中國人自做聰明
網友“一點資訊網友”:接受教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網友“禮物”: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網友“A方鴻展”:所以日本不怕中國!忘我之心還在!
網友“一點資訊網友”:一個勁地讓他們接受教育。。。一個勁地讓他們接受教育。。。一個勁地讓他們接受教育。。。教育他們有用嗎?思想都不一樣
(2017-04-30)
隨着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復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憤然崛起,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大國。在大家的眼中,能讓人們記住的就屬美英法俄羅斯,尤其是美國成為人們首肯的老大。美國地屬美洲,從地圖上能夠很明顯的看出美洲非常的大,而與他最近的加拿大又是他的跟班,所以美國的周圍幾乎不存在對手。在二戰時期,美國是大的參戰國,但是他的本地卻沒有受到牽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周邊國家不存在威脅,一旦發生事情即可以出擊又可以遠觀。但是美國的位置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他離歐洲亞洲太遠,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尤其是海軍能夠保持他在世界的影響力。
可能大家都認為美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説實話還有一個國家比美國的位置更好,他就是中國的鄰國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整片領地被大海或叢林和山脈包圍,另外印度距離美國很遠,離俄羅斯也不近。所以他在外交上能夠處理的非常靈活,這也是印度能夠同時與美國和俄羅斯交好的原因。另外,印度雖離中國很近,但是中印兩國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卻是天然的屏障。喜馬拉雅山又高又冷,山上又極度缺氧,人體很容易對此產生不適或者高原反應。在中國明朝的時候,鄭和七次到印度洋,這也是中國和印度的相交的歷史見證,所以印度極有可能會是這個世界的貿易中心。
印度的面積與中國相比雖然沒有中國那麼遼闊,但是他的耕地面積在世界上卻是第一。九十年代後,印度隨着他的改革其經濟開始飛速的發展,並且由於印度與美國和俄羅斯兩國同時外交,其關係也非常的親密。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大國,並且自認為自己是大國,其實按照印度這麼好的位置及外交成為大國應該不是夢,但現今卻沒有其主要原因也是太不爭氣了。印度地處波斯灣的東側,掌握波斯灣入口,按照現在的貿易手段來説,幾乎可以控制全世界一半的石油出口。
舉個例子,如果他斷了波斯灣那麼日本、韓國和中國一半的石油將嚴重短缺,同時歐美等國家的石油進口也會深處影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地理位置是多麼的重要。但是他雖然擁有這麼好的優勢,如果能夠爭點氣,成為軍事和經濟與工業上的強國,那麼印度的世界大國夢便會成真。但是印度在實質上只是更多的是配合歐美等西方的國家,保持其在國際上能夠左右逢源。並未真正的發展其軍事及工業,要想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軍事和工業必然要強大,單單只是掌握自己的優勢卻不能繼續發展,那麼這個世界大國便只能是夢了。不過,不得不説現在印度的優勢,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
(2017-05-07)
中國新下水的055型驅逐艦激起的浪花還未平息。美國福布斯新聞網7月1日報道稱,近期中國055大型驅逐艦的下水,標誌着中國新一代驅逐艦已經勝過美國驅逐艦和巡洋艦,同時也意味着美國海軍在反艦導彈領域喪失了技術先發地位。
報道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海軍主力“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直以射程較短的“魚叉”反艦導彈為標配武器,強調航母戰鬥羣為美海軍的基本戰術,在發展先進反艦導彈上不夠重視。這一決策失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如今中國055型驅逐艦已裝備先進的“鷹擊-18”和“鷹擊-12”兩款遠程反艦導彈,美軍目前還沒有足以匹敵的武器。這兩款導彈借鑑了俄羅斯反艦導彈的設計思路,採用箱式發射筒技術,可應對複雜戰場環境。而美軍驅逐艦和巡洋艦搭載的依然是常規佈局的“魚叉”導彈,即便五角大樓宣稱將於2020年前部署的“標準-6”防空導彈勉強可用於反艦,但它的射程也不如中國反艦導彈。美國海軍警告説,未來幾年內,中國還將開發更先進的反艦導彈型號,這類新型超音速導彈給美軍艦留下的反應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到15-30秒。
報道警告説,儘管美國從2009年開始研發LRASM遠程反艦導彈,但這一項目前尚處於研發試驗階段,美國海軍或許到2021年才能換裝新型艦載反艦導彈,而且只能以慢得多的亞音速飛行。在此期間,美國海軍不得不面對反艦導彈“低人一等”的技術差距。美太平洋艦隊原情報官員詹姆斯·法內爾擔心“計劃或許趕不上變化”。他警告説,“美國海軍裝備LRASM遠程反艦導彈或‘標準-6’導彈的數量何時才能與中國‘鷹擊-18’反艦導彈的服役數量持平?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美國都將在發展速度上居於下風”。
美媒披露,北約代號為“刃海”級的中國055新型驅逐艦還裝備有精密的艦艏可變深聲吶和雙波段雷達,可在600公里外發現敵方目標,艦上裝備128個垂直髮射單元,能發射導彈打擊空中、海上和陸地目標。早先的052D型驅逐艦隻裝備64個垂直髮射單元。美軍情報部門稱,目前中國的055型驅逐艦有1艘下水、3艘在建、4艘預定,預計共建成8艘。而052D驅逐艦的建造總數為12艘。這意味着中國未來將擁有20艘遠洋主力戰艦。
(2017-07-03)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