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小時候,我對山懷有一種神秘感和敬畏感。山,它雲遮霧罩,橫亙東西,充塞天地,它和家鄉的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鄉親們一年四季的生活都是圍繞着山轉。各家的喜怒哀樂,無不和山相關。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位於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相距西安市只有25千米,海拔2604米,總面積4851平方千米。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山深谷,連綿數百里,橫亙在陝西中部而拔起。是中國南北天然的地質、地理、生態、氣候、環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線,有“中國天然動物園”、“亞洲天然植物園”之稱,以秦嶺造山帶地質遺蹟、第四紀地質遺蹟、地貌遺蹟和古人類遺蹟為特色。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通向終南山的道有好幾條,但我最喜雁引路這條道,為何呢?其它幾條基本走在城市外的小城中,道路兩邊全是高樓大廈,路雖平整,但視線所融之處,滿是車山車海,加上無法辨別的空氣。而雁引路不同,到了三環時,就已看到了大片的泥土,和綠油油的小樹林,還有那些農家樂小院,若隱若現在小樹林裏,畫面和諧,讓人身心放鬆的很。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踏訪古詩裏的終南山,“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2500多年前的《詩經·秦風》中第一次將筆觸對準了這座雄偉寬廣的大山,讓終南山蒙上了浪漫主義的愛情色彩,這首抒情的詩歌中,一位漂亮姑娘對居住在終南山的一名男子產生愛慕之情,姑娘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這位翩翩君子的喜愛之情,直接告訴心上人想和他白頭偕老的願望,表現了秦地民風自古純樸、豁達,和勞動人民對愛情嚮往。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李白在終南山實施的這一系列的“買君顧”活動,雖然貌似無果,但後來還是起了關鍵性作用,無怪乎後人對“終南捷徑”競相模仿,成為當時社會奇特的歷史文化現象。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十月的秋風吹落了滿山的紅葉,天氣一陣涼似一陣,“農家十月一,棉衣要齊備”。今年老大的棉衣要換個面子了,那牀你撴我扯的破被子也該絮些棉花了……這些都需要山神爺的幫忙啊!幸虧這時正是割荊條,販柿子的好時節。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終南山好像一道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每一種味道里都夾帶有大自然的氣息,每種色彩都洋溢着大自然的色澤,盡情品嚐其香,那來自大自然產物的香味,是一道純天然原汁原味的天下美味佳餚,它咋能不讓人迷戀?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終南山白雲僚繞,泉石清幽,人跡罕至,絕諸塵囂,寂寥虛曠,聚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突然,一聯七言詩觸動心智,讀來特別親切:“無限青山行欲盡,白雲深處老僧多”。若能長期感受大自然的無憂無慮的無限魅力, 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 怡。難怪伯父不願回去,不禁使我心神盪漾,愈加留戀。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終南山下,喝茶吃飯,讀經識文,日升日落,喜喜悲悲,也是一種自在無為的悠閒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3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座集道佛兩教的名山,人們來了因為分不清南北,就都在這隱居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