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對獅子的瞭解主要來自東非。事實上,各地獅子的習性有很大不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下亞洲獅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東非獅和亞洲獅的對比,對動物社會性和兩性博弈的發展做一些思考。
東非獅的社會
獅子是唯一一種羣居貓科動物,在東非塞倫蓋蒂大草原,每個獅羣由1~9只雄獅、2~21只雌獅和它們的幼仔組成。成年雄獅保持排外的領域,獨佔與本羣所有雌獅的交配權。在雄獅統治期間,雌獅對當家雄獅是忠誠的,很少有紅杏出牆的機會。
東非獅
雄獅一方面積極擴張,試圖搶佔更多雌獅,有的超大雄獅聯盟能同時控制好幾羣雌獅。另一方面則積極抵禦入侵者,因為入侵者會殺死幼獅。每一任當家雄獅最終都會被年富力強的雄獅趕走,新上任的地主會殺死前任所有幼仔,以促使雌獅儘快發情。
殺幼是獅子兩性博弈中最重要的一環。雌獅是在繁殖中付出更多的一方,它很珍惜每一隻活下來的幼仔,而沒有雄獅會甘心把時間浪費在當繼父上。雄獅的時間很寶貴,一任當家雄獅平均只能統治26個月,它們必須儘快有自己的親生後代,並趁自己年輕體壯把它們養大。
在這場博弈中,雌獅賭注很大,勝算卻很低。因為雄獅體型更大,更強壯,只要當家雄獅敗走,雌獅就很難保住幼仔。在東非獅的兩性博弈中,雄獅取勝的關鍵是穩定的獅羣。在當家雄獅佔領期間,雄獅與雌獅建立了“羣婚制”的配偶關係,雄獅通過這種婚姻關係控制雌獅,它可以實現任何事,包括殺死雌獅與前夫的幼仔,強迫雌獅與殺子仇人交配。
亞洲獅的選擇
印度吉爾國家公園裏生活着現存唯一的亞洲獅種羣,在這裏雄獅和雌獅是分開活動的,只有交配和偶爾進食大獵物的時候才會在一起。
與東非獅相比,亞洲獅的獅羣規模小,雄獅羣有1~6只,雌獅羣有1~11只。領域面積小,多雄獅聯盟領域有120平方千米,單雄獅為31平方千米,雌獅羣為71平方千米。而且它們的領域也不是完全排外的,雄獅羣領域有三分之一與別的羣重疊,雌獅羣之間也有8%的重疊。
因此,在吉爾,雌獅擁有更多自由,婚姻關係名存實亡。這對雌獅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們可以獲取更多交配機會,增加後代父系血統的多樣性,同時幼仔遭遇敵對雄獅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雌獅會縮小領域,將自己完全置於某一羣雄獅的保護之下,還是擴張領域,尋求更多交配權呢?
亞洲獅
多夫制的風險與收益
很顯然,雌獅選擇了後者。在吉爾,每羣雌獅都同時與多羣雄獅同居,包括一羣核心雄獅和1~3羣外圍雄獅,雌獅的領域有65%與核心雄獅重疊,27%與外圍雄獅重疊。亞洲獅奉行“多夫制”,交配網絡非常複雜,每個獅羣的每隻雌獅都與多隻雄獅發生交配。總的來説,雌獅有65%與核心雄獅交配,35%與外圍雄獅交配。甚至有6例一隻雌獅在同一個發情期(每次發情持續4天,每2~3周出現一次)就與兩個雄獅羣的成員交配。
年齡與性經驗對雌獅交配選擇的影響很大,初育雌獅更喜歡與核心雄獅交配,而成熟雌獅更傾向於與外圍雄獅交配,與外圍雄獅交配的有89%是成熟雌獅。這部分歸因於尋找性伴侶的成本。找到合適的伴侶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要通過氣味和咆哮聲判斷雄獅身體狀況,成熟雌獅在這方面更有經驗。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多夫制的風險。與東非獅相比,亞洲獅的雌獅與雄獅不那麼熟悉,周圍幾羣雄獅中的每一隻都可能對幼仔造成威脅。核心雄獅、外圍雄獅和入侵雄獅與幼仔遭遇的可能性之比為65:20:15。初育雌獅的任務是儘快熟悉核心雄獅,它們與幼仔遭遇的概率最大。而成熟雌獅已經和核心雄獅很熟悉了,它要擴大交配對象範圍,與外圍雄獅也混個臉熟,進一步確保幼仔安全。
雌獅奉行多夫制的收益是明顯的,使核心雄獅和外圍雄獅對幼仔都沒有敵意,幾羣雄獅相互敵對,卻能容忍同一胎幼仔。據觀察,幼仔遭遇核心雄獅和外圍雄獅,都無一例外沒有遭到攻擊。
入侵雄獅是幼仔最大的威脅。有11只幼仔被侵略者殺死,5只未成年雄獅被驅逐,其中4只在一年內死去。雄亞洲獅當地主時間不長,單獅只有14個月,多獅聯盟為30個月,它們必須抓緊時間令雌獅發情。然而,入侵雄獅只在開始對幼仔表現出極大敵意,等定居下來與雌獅交配以後,就能容忍該只雌獅的所有幼仔了。
與雌獅同居過的雄獅都不會攻擊幼仔,因為它們認不出自己的孩子,只通過識別與自己交配過的雌獅進行推斷。只要幼仔跟着與雄獅交配過的雌獅,殺幼行為就永遠不會發生。
此外,雌獅奉行共同育幼制,同一羣雌獅會把幼仔放到一起撫養,建立一個“幼獅園”,這進一步干擾了雄獅辨認自己後代的能力。同一個幼獅園中,只要有一隻雌獅與雄獅交配過,整個聯盟就不會攻擊這個幼獅園的幼仔,因為它們害怕誤殺自己的孩子。有的年輕雌獅雖然還沒有和外圍雄獅交配過,但可以把幼仔與母親或姨媽的幼仔放到一起,從而獲得保護。
綜上所述,印度吉爾的雌獅用性將多隻雄獅玩弄於鼓掌之間。也許幾羣雄獅都誤認為這些幼獅是它們的孩子,但即使它們知道真相,也不敢下殺手,因為誤殺自己幼仔的代價太高昂了,是雄獅無法承受的。一羣雄獅一生可能只能養大一窩幼仔,一個幼獅園中可能有自己的幼仔,僅僅是這種可能性,就足以使一羣雄獅投鼠忌器。
和平的雄獅
儘管爭奪同一羣妻子,雄亞洲獅鄰里之間頗為和平,領域邊界線是比較穩定的,只有當有新雄獅入侵才可能發生激烈打鬥。入侵者要成為新地主,首先要驅逐原地主,隨後還要與鄰居們鬥,重新確定邊界。經過4~6個月的磨合期,新鄰居相互適應,敵意下降,此後就相安無事。
動物學家把這種對熟悉鄰居敵意比對陌生個體弱的現象,稱之為“親愛的敵人”效應,這是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避免受傷和死亡,畢竟獅子太致命了。看來,雄亞洲獅已經習慣於共享妻子了。
防範性騷擾
通過觀察,科學家發現雌亞洲獅的受孕率只有19%,這意味着5次以上交配才能有一次成功受孕。這其中固然有亞洲獅長期近親交配、精子畸形的原因,但對雌獅來説,這未嘗不是一種生理適應。這是一種交配後選擇機制,或者理解為“精子競爭”。
雄獅比雌獅體型大而且強壯,雌獅有時不堪其擾,只好與之交配,以避免受傷或繼續遭到糾纏。在多夫制下,低受孕率的體質可以使雌獅對精子質量進行選擇,選出最適合做孩子父親的對象。
此外,雌獅在繁殖中付出很多,它要懷胎100多天,哺乳7個月,不像雄獅只貢獻一個精子。資源是有限的,雌獅註定無法養活所有後代,它必須拒絕在不適當的時機做母親。
綜上所述,亞洲獅的多夫制對雌獅至少有三大好處:保護幼仔安全,增加父系血統,防範性騷擾。雌獅一改面對雄獅殺幼行為的被動局面,先發制人,贏得了兩性博弈的勝利。
從獅子看動物世界
雖然都是獅子,東非獅和亞洲獅兩性博弈的結果迥異,這取決於社會行為和領域模式的不同,最根本的還是環境和資源的差異。對獅子來説最主要的資源是食物,而環境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環境開闊度,即植被茂密程度。
亞洲獅的主食是白斑鹿,體型較小(45千克),定居生活;東非獅的主食角馬、斑馬體型較大(200千克以上),隨着季節性的青草遷徙。這就導致了雌亞洲獅的領域較小,且年度變化不大(12-60平方千米);而雌東非獅領域較大,且隨季節變化非常顯著(15-219平方千米)。對雄獅來説,雄亞洲獅可以儘可能囊括多羣雌獅,而雄東非獅能盯住一羣雌獅就不錯了。
總的來講,亞洲獅的獵物體型小,丰度低,羣內部競爭激烈,養不活大羣。一個東非獅羣有成年雌獸10只以上,而亞洲獅羣只有4~5只。
塞倫蓋蒂草原角馬和斑馬大遷徙
雄獅要想獨佔一羣雌獅需要經常與鄰居打鬥,成本高昂,如果只是偶爾與雌獅交配,成本就低多了。考慮到雌性亞洲獅羣體規模遠比東非獅小,對雄獅來説獨佔的收益與成本不成比例。
而且,印度吉爾公園是森林為主,環境是比較密閉的,雌獅很容易躲起來逃離雄獅的糾纏,外來雄獅也很容易前來揩油,雄獅很難完全控制雌獅,這與東非開闊的大草原不同。因此,吉爾的雄獅要維持排外的家域將徒勞無益。
獅子也是由獨居大貓進化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亞洲獅的生活狀態最接近獅子的共同祖先,而東非獅則是獅子社會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環境和資源影響獅子獲取食物的能力,我們借用一個人類社會學名詞,將這稱之為獅子的“生產力”。按照亞洲獅→西非獅→南非獅→東非獅的順序,隨着環境開闊度(森林→草原)和食物丰度升高,獅子的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性增強,具體表現為羣體規模擴大,雄獅與雌獅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亞洲獅的生存環境比較封閉
獅子是罕見的奉行平等主義的羣居動物,其中亞洲獅堪稱平等的典範。而隨着生產力的提高,東非獅的社會中已經開始出現等級,身強體壯的雄獅佔支配地位。雄獅獨佔與雌獅的交配權,還將雌獅辛苦捕到的獵物據為己有,雄獅吃飽了才輪到雌獅和幼仔。眾所周知的雄獅“吃軟飯”,實際上只有東非獅是這樣的。
南非獅很多方面介於東非獅和亞洲獅之間。這裏環境較為密閉,雄獅與雌獅聯繫較為鬆散,雄獅也經常捕獵,雄獅與雌獅基本是各吃各的。南非的雄獅聯盟壟斷與一到多羣雌獅的交配權,這點與東非獅相似,但外來雄獅前來偷腥的情況更為多見。
亞洲獅與東非獅代表了獅子社會發展的兩個極端。亞洲獅再往後退一步就是獨居貓科動物。獨居大貓平時都是雄獸與雌獸各過各的,雄獸通過擴張疆域儘可能囊括更多雌獸,交配網絡通常複雜,一雄可與多雌交配,反之亦然。在獨居大貓中,繼父也會試圖殺死幼仔以刺激母獸發情,但由於環境密閉、兩性不經常在一起,母獸保護幼仔的難度不像獅子那麼大。
獵豹是除獅子以外羣居性最強的貓科,雄性結成兄弟聯盟,雌性獨自帶仔
東非獅往前更進一步,就是社會性比獅子更強的動物。大型食肉獸中社會性比獅子更強的唯有斑鬣狗,而很多靈長動物的社會性都在獅子之上,當然還不能忘了超級羣居動物——人類。獅子與人類都興起於東非大草原的開闊土地上,從這裏席捲全球,羣居性是獅子和我們先後統治世界的一大法寶。擁有智慧的人類生產力遠勝於獅子,社會性更是強得多,現在獅子已經衰敗了,人類仍然興盛。
羣居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減緩種內競爭,增加動物密度,降低滅絕風險;還能促進種內交流,加快有用技能在種羣中的傳播,人類進化成高智慧生物,就與複雜的社交網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階級是社會的副產物,隨着社會性增強,雄性(男性)會利用身強體壯的優勢,嘗試獲取支配性的權利和地位。自然界中的羣居動物幾乎無一例外是母系羣,獅子也不例外,而人類隨着生產力發展逐漸演化為父系社會,羣婚制轉化為一夫多妻制,男子留在族羣中繼承父親的地位與財產,女子“婚出”,女性徹底淪為男性的禁臠。
東非塞倫蓋蒂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因此,社會性較弱的羣居動物兩性博弈是比較平衡的,而隨着生產力發展,羣居動物的社會性增強,兩性博弈勝利的天平也會越來越偏向強勢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