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條古街上有一座號稱中國最小的空中廟宇!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漳州很大,面積1.26萬平方公里,轄2區、1市、8縣,是福建古代三大城市漳、泉、福之一,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有山有海、温泉、火山、土樓、森林樣樣齊全,旅遊資源相當豐富。

漳州古街,位於漳州市城區薌城區,北起中山公園、南到修文路,東界延安南路,西至青年路一帶,是古漳州府城的中心地帶,其間的台灣路、香港路至今保留着大批明清時期的古市井、古民居建築羣,形成充滿濃郁古韻的歷史街區。這裏先後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從動車漳州站下車的話,坐11路公交車2元,約半小時到達龍師附小站下車,往西走三百米左右便進入了漳州古街範圍。

遊逛漳州古街大概需要2小時,我首先直奔漳州文廟,漳州文廟建於宋慶曆四年,如果你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岳陽樓記》的開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沒錯,漳州府文廟大成殿就建於那時候。

孔子像的木雕和龕位都非常精美,但應該是現代工藝作品,文廟在近代大都受到了一次劫難。

説起來主幹道香港路和台灣路的名稱可一點也不顯古老,其實台灣路以前叫做府學前街,而香港路古稱南市街,都在20世紀初改成現在的名字。

老街區兩邊是典型的閩南騎樓,還有很多老字號的牌匾,青石板路面,別具風格。

注意看這塊國保碑,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是“漳州石牌坊”,但下面有個破折號“雙門頂明代石坊”,這説明漳州石牌坊不止這一處。還有兩座石牌坊位於新華東路,叫做“嶽口清代石坊”,共四座石牌坊構成第四批國保單位“漳州石牌坊”。

但最具代表性的牌坊,就是位於薌城區香港路北端雙門頂的“尚書”和“兩京敭歷”兩座明代牌坊,以及位於新華東路東端嶽口街的“閩越雄聲”和“勇壯簡易”兩座清代牌坊。

兩座明代石牌坊相距28.5米,這個角度的照片,大概也就是漳州古街的標準相。

特別是如果你事先不知道有這麼一座廟的話,根本不會注意到,因為伽蘭廟在空中,入口是背街面的鐵梯。這是伽蘭廟正面照,插了三面旗子那地方就是。

説全國沒有比這更小的廟了,我不太相信,但比這更小而且歷史悠久的空中廟宇,估計還真沒有。據説沒有人能説清這座廟建於何時,有何來歷,但它卻已存在了數百年。

小廟旁邊還住了一位老太太,估計她也是該廟的管理員,伽藍廟屬於附近居民共同擁有,誰都可以參觀朝拜。

又遇到一座太平天國侍王府,既然是第二座,那麼肯定有第一座,最出名的太平天國侍王府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酒坊巷,國保單位。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廣西藤縣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天京失陷後繼續領導部分太平軍反清,1865年被友軍殺害。

不過相比那座成為垃圾堆的半邊牌坊,這座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兒去,居然成了小店的一部分。

古街旁還有一座中山公園,很多地方都有中山公園,很多中山公園都是當地最古老的公園,漳州中山公園也是漳州府衙舊址所在。

1920年8月,陳炯明奉命率軍回粵,福建督軍李厚基派張毅踞漳州。時利用拆寺廟的雕刻精工的盤龍石柱四根,在府署前面古榕樹下建“龍柱亭”,在亭中立鐫文石碑,宣揚其“治漳政績”。

來到漳州,不喝一碗四果湯是不完美的,四果湯閩南一帶的夏日必備飲品,味甜爽口,清涼解毒,説是四果,其實現在顯然已經不止四果了。

如果説一個吃貨不該錯過漳州古街上的四果湯,那麼也不該錯過一份豆乾面,麪餅是現成的,可以要一塊,也可以要兩塊,作料自己選擇,愛吃什麼加什麼,豆乾面説不上多麼好吃,但是濃濃的漳州味道。

晚上可以去九龍江邊吹吹風,漳州古街與九龍江只隔着一條江濱路。

橋亭四面刻字,記錄歷史,包括建橋材料都公之於眾,不敢偷工減料。

建成於1926年中山橋如今已經成為危橋,橋已禁止通行十一年。

漳州是福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漳州古街就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街區,沒有之一。漳州市區的國字號頭銜基本都在古街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國歷史文化街區,2004年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譽獎,電影《雲水謠》裏的台灣市景也是在這裏拍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原點,隨着城市的發展,城市原點基本都不可能保持最初的樣貌,但有的已經變得和城市其他地方大同小異,有的則還保持着歷史的痕跡,漳州古街就是後者,高樓大廈的包圍之中,還保留着各個時代的印跡。假如有人叫我介紹漳州市區有什麼地方值得一去的,那麼非漳州老街莫屬,因為這裏才是最有漳州味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