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文化 | 丘濬的“三不可及”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休閒

“世稱丘文莊不可及者三: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好學一也;詩文滿天下,絕不為中官作,介慎二也;歷官四十載,僅得張淮一園,邸第始終不易,廉靜三也。”

——《玉堂叢語》(明·焦竑)

丘濬,海南瓊山人,明代中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 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被明孝宗御賜為“理學名臣”,明代史家稱其為“中興賢輔,當代通儒”。

丘濬早年喪父,由祖父和母親撫養長大,“爾立門户,拓吾祖業,達而為良相,以濟天下”是祖父對他的期望。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丘濬發奮讀書、手不釋卷,三教百家之言,無不涉獵。由於家境清貧,他“聞有多藏之家,必豫以計納交之,卑辭下氣,惟恐不當其意。有遠涉至數百里,轉浼至十數人,積久至三五年而後得者。甚至為人所厭薄,厲聲色以相拒絕,亦甘受之,不敢怨懟,期於必得而後矣”。即便在晚年右眼失明、左眼視力也急劇下降的情況下,丘濬仍然孜孜不倦。

天資聰穎、博聞強記的丘濬,少年時便展露出非凡的才華和高遠的志向,在文學創作上也頗有建樹,其中,尤以詩歌成就較為顯著。據其學生蔣冕説,丘濬詩“幾於萬首”,其“正大光明之藴,和平易正之心,開濟擴充之學”,從《瓊台詩文會稿》收錄的詩文中便可窺知一二。

“我向潮頭三嘆息,志欲澄清勢不及。願言上帝檄天昊,一夜黑波變成碧。”這首《濁海歌》為丘濬十歲時所作,字裏行間表達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之心。在積極入世的同時,丘濬對功名卻看得很淡薄,少年時便認為“佔魁調鼎皆餘事,更有冰霜節操高”。身居高位後,更是寫下“功名富貴似危竿,上去時難下更難。到盡頭時須把捉,幾多人在下頭看”的詩句。

位於海口秀英區海秀鎮水頭村的丘濬墓。《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丘濬歷事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四朝,長期擔任國子監祭酒,掌管着國學諸生的教育、科考等事宜,晚年擔任內閣大學士時更可謂手握要權,但他始終堅持正氣凜然、廉潔自律。據《明史·丘濬傳》記載:“濬廉介,所居邸第極湫隘(即低下狹小),四十年不易。”不僅如此,他還經常濟困救貧,所餘俸祿僅夠維持基本生活。丁憂歸鄉後,他竭盡畢生積蓄在家鄉建起一座石屋,購買數千卷書置於其中,“俾吾鄉後生小子,苟有志於問學者,於此取資焉”,讓家鄉子弟免遭求學時無書可讀之苦。

弘治八年,丘濬逝於任上,終年75歲,被追贈太傅,諡號“文莊”。家人在收拾他的遺物時,發現除了皇帝賞賜之外,只餘圖書萬卷。丘公雖逝,但他勤學、剛直、廉潔的高尚品質直到現在仍然值得後人傳頌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