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剛剛過去的“五一”長假中,許多人都沒有遠途旅行,而是就近周邊遊、市區遊。特別是城市中的各大公園,更是成為人們假期休閒的首選去處。賞花逛景、野餐宿營、騎行輪滑放風箏……伴隨着公園裏人流量的增大,一些不文明行為也逐漸暴露出來。
我們時常將許多不文明行為形象地稱呼為“缺德”,而公德的缺失是從個體品德涵養的缺乏開始的。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成為大多數人的陋習,城市的文明氛圍必將持續惡化,城市的幸福指數也會隨之下降。相反,當崇德向善成為大多數人內心的堅定追求,文明之花就會綻放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帶動整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提升,進而形成濃郁的文明風尚,促使更多人文明素質的提高。
培育文明之花,規則意識是根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明風尚的塑造不能只寄希望於慎獨式的“自律”,更應將文明共識以具體的制度約束鞏固確定下來。文明其表、制度其裏,任何一種文明的成長和成熟,都離不開規則和制度的支撐,而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這就需要我們相關的監管執法部門持之以恆抓落實,同時也需要輿論監督與羣眾監督的共同發力。
培育文明之花,也離不開潤物無聲、温柔如絮的正能量引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見賢思齊是大多數人的情感本能,人們並非不喜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遞,而是不喜歡生硬刻板的説教式宣教。這就需要我們在傳遞文明正能量的時候,摒棄那些“假大空”式的標語口號,充分運用多元的傳播手段和表達方式,講好文明故事、唱響文明音符。
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文明之花的培育沒有一勞永逸,城市文明創建是一場永遠在路上的遠征。要把文明創建納入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形成文明創建長效化工作機制,進而避免落入“整治一陣風,歪風吹又生”的亂象怪圈,真正讓文明之花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