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武隆區白馬山上的兩座雕像,近日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火了。視頻中,一男一女兩座色彩鮮豔的巨型雕塑,從地面旋轉上升到高空“相吻”。他們掌中托起的兩座飛行島上,島中游客也在空中相遇。
視頻一出,網友們紛紛猜測,這是牛郎織女還是女媧伏羲?有人覺得“土萌土萌”,想去現場體驗;也有人吐槽雕塑像“巨人上菜”,“醜出天際”。
飛天之吻
有內涵,缺審美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是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核心景點“飛天之吻”,高50多米,建立在1000多米高的懸崖上,是全球唯一的雙子互動式飛行島,遊客乘坐時可從空中俯瞰白馬山以及烏江美景。
景點的設計思路,來自當地民間流傳的一個神話愛情故事:東海龍王敖廣的兒子敖嘲風與婀娜多姿的七仙女張天陽一見鍾情,兩人偷偷在凡間的百花谷幽會,王母娘娘發現後一怒之下用戒尺將兩人打落凡間。“王子”與“仙女”分隔於烏江兩岸,永遠無法相聚。“飛天之吻”計劃於今年6月正式開放。
人造景點切忌“假大空”,要有文化內涵,體現審美品位和地方傳統。“飛天之吻”的故事很悽美,缺的是審美。有網友吐槽:“真是高大丑俗的人造景點,仙女和王子造型表情,望而生畏,大剎自然風景!”“本來產品體驗是可以的,千米懸崖,又是高空遊覽,但是這個外觀設計最後執行太弱了”……
“飛天之吻”讓人想到格魯吉亞西部海濱城市巴統的另外兩座雕像:阿里和尼諾。他們是一部1937年的小説裏的主人公,因為信仰不同,註定無法相守。
格魯吉亞阿里和尼諾雕像
2007年格魯吉亞雕塑家塔瑪拉根據這個故事設計了兩尊8米高的鋼製雕像,2010年落成。塔瑪拉讓兩尊雕像動了起來。每天下午7點,兩尊雕像逐漸靠近彼此,相擁、親吻、融為一體,最終離別……這樣的場景,每天週而復始,讓人觸目動情。阿里和尼諾兩尊雕像成了巴統的網紅景觀,讓這個默默無聞的港口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土味”景點,也能意外走紅
全世界都有許多“奇葩”的人造景點。有一些如幾年前引發熱議的“西安山寨兵馬俑”,“雙眼皮、紅嘴唇”,形象滑稽、粗製濫造,不僅對遊客構成誤導,也是對珍貴的文化遺產構成侵蝕。
上世紀90年代,重慶豐都人造景觀“鬼王石刻”一炮而紅。身高138米、體寬217米、舌長81米、嘴寬20米的鬼王石刻,獵取了大多數遊客的好奇心。但因為景觀單調、遊客體驗差,曇花一現。
也有一些“土味”人造景點,審美獵奇、品味糟糕,但意外走紅,比如印尼爪哇島上的“雞教堂”。上世紀90年代,一位名叫丹尼爾·阿蘭夏的信徒花了很少的價錢從當地人手中購得山上3000平方米土地,開始修建一個鴿子形狀的禮拜堂。有人提議給這隻白鴿戴上了王冠,結果更像一隻雞。2000年因為建設費用昂貴停工,雞教堂淪為半成品。後來因為一部電視的取景,讓這個距首都雅加達500多公里、地處茂林又沒什麼歷史的“土味”景點逆襲,迎來世界各地的遊客,甚至有人在那兒舉行婚禮。
雞教堂
白馬山“飛天之吻”雖然質疑聲重重,在社交媒體時代,“土味”也許正是它的“賣點”。狂歡之後,它能留存下去嗎?
尊重自然,迴歸自然
“人造景觀”不是不可建,也不是不可求“大”,不少大型人造景觀都贏得了遊客的青睞。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西部,有一隻巨型手掌從乾涸的地面突兀升起,彷彿遠古文明的遺蹟,又像是不屬於這個星球的生命在地表留下的神秘標誌。智利現代雕塑藝術家馬里奧·伊拉拉扎保在1992年完成了這座11米高的“沙漠之手”,體量龐大,卻帶着一種微妙的無力感,讓觀者感受到人類的脆弱。
沙漠之手
“飛天之吻”之所以遭到網友吐槽,一大原因是它看上去很“刻板”,和周圍的自然環境“格格不入”。有網友吐槽它“不中不洋,非古非今”,因此有些“不倫不類”。
全世界有不少人造景觀都一味求“大”,粗製濫造。但如今的遊客見多識廣,已逐漸跳出傳統觀光模式,鍾情於迴歸自然,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然空間,對缺乏文化含量和觀賞價值的人造景點充滿戒備。
人造景點的建設,要體現審美品位和文化內涵,更要尊重自然,與所處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以免成為貽笑大方的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