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 | 600多年老民俗煥發新活力,今年來屏上看“遊旱龍”
又是一年端午時。每年這個時候,哪裏的龍舟賽最好看總是人們少不了的話題。在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大城所,還有一種端午習俗獨具一格——遊旱龍。
“遊旱龍”現場(資料圖)。 餘秋松 攝
往年這個時候,對於“旱龍舟”的製作者林柱州來説,是展示作品的時候,也是大城所最熱鬧的時候。可今年,因為受疫情影,一年一度“遊旱龍”民俗活動被暫停了。“感覺心裏空蕩蕩的。”林柱州説,雖然心裏有點失落,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須無條件響應。
▌民俗延續600多年,傳承之路在何方
大城所始建於明朝初年,主要是用於防禦當時的倭寇海盜侵擾。因城內居住的官軍家眷多來自中原,他們帶來了各地的信仰,建造了許多的祠廟,這也使大城所的民俗氛圍比較豐富,端午節“遊旱龍”便是其中之一。
關於“遊旱龍”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見於明代《東里志》:“五月五日端午……大城所結綵為龍舟,或以彩紙糊之,各扮故事,演戲竟日。”傳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遊旱龍“民俗文化節開幕式(資料圖)。 餘秋松 攝
“遊旱龍”民俗文化節吸引了大量觀眾(資料圖)。 餘秋松 攝
“遊旱龍”現場(資料圖)。 餘秋松 攝
林柱州正在作“遊旱龍”前準備(資料圖)。 餘秋松 攝
省級非遺組織編導傳承人楊遠介紹,歷史上的大城所臨海而建,城內沒有其他溪流河流,端午時節無法開展傳統的龍舟競渡活動,於是人們因地制宜,別出心裁地將竹篾和彩色紙糊成龍舟,在城內大街小巷進行“遊旱龍”。
林柱州是旱龍舟製作技藝的市級非遺製作傳承人,扎龍舟是他祖上傳承下來的獨家技藝,從小他便跟着林之榮等家族老一輩學習扎糊龍舟手藝,在老一輩傳承人“退休”後,他已經連續多年擔當起扎糊龍舟的重擔。
老一輩的龍舟製作者正在扎糊龍舟(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往年,在清明節過後,林柱州就開始着手龍舟的製作,全家老少會利用空閒的時間提前製作繡球。等到端午節前一個月,他便從縣城回到大城所,開始採選竹篾、搭骨架、糊彩紙,一點一滴將龍舟製作出來。
在製作工藝上,林柱州不僅較好地繼承了老一輩的看家本領,也在各部件接縫工藝方面有了改良和創新。他在龍舟的眼部加裝了鐵線,又在龍頷處設計了彈簧裝置,使其安裝得更加牢固,在遊行過程中,龍舟能夠隨着身子起伏轉動眼睛、張合嘴巴,更加活靈活現。另外,以前的龍身多以描線塗彩的方式勾畫龍鱗,現在則用彩紙剪成龍鱗模樣,並在龍鱗上糊上金邊,使龍身顯得更顯立體,更富生氣。
紫、粉、褐三色的龍舟,分別於農歷五月初四、初一、初二進行“遊旱龍”(資料圖)。 餘秋松 攝
黃、紅、青三色的龍舟,分別於農歷五月初六、初五、初三進行“遊旱龍”(資料圖)。 餘秋松 攝
“單是龍鱗製作,一條龍舟就有近兩千片。龍舟製作時間長,工藝複雜,是名副其實的‘老人工’,以前都是賦閒在家的老年人去做。”林柱州説道,現如今村中青壯年大都外出工作,加之這項手藝僅在端午節才能派上用場,無法作為穩定的謀生手段,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學了。當初他承擔起扎龍舟的重任是因為無人會做,不忍心這項民俗活動斷了。寥寥數語便道出了“扎龍舟”這項傳統手藝的生存困境。
為了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林柱州在製作龍舟時,都會讓自己尚在讀書的兩個孩子參與其中,希望他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增加一些興趣。生活中,遇到一些感興趣的年輕人,他也非常高興,往往傾囊相授。
▌“遊旱龍”編入教學內容,老民俗煥發新活力
2015年,大城所端午節“遊旱龍”活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這項民俗活動帶來了生機。當地也以此為契機舉辦了數屆“遊旱龍”民俗文化節,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項古老傳統的民俗活動傳承保護也慢慢有了改觀。
目前,所城鎮已將“遊旱龍”列入發展地方民俗文化建設項目,設置展覽館、講習所,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所城社區居委會也組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注重對文藝遊行隊伍人才和龍舟製作工藝傳承人的組織培訓,加強器具增補購置力度,推動文化保護傳承。
擁有“潮州市中華文化藝術傳承示範學校”稱號的所城鎮中心小學從2017年便成立了“大城所旱龍工作坊”,以“遊旱龍”民俗為載體,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國愛鄉的熱情。在學校課程的安排上將“遊旱龍”的傳統文化、製作工藝編入美術課程教學內容定時開展。還組建了興趣活動小組,在課後帶領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到大城所參觀、學習龍舟的製作。
所城中心小學“大城所旱龍工作坊”參加“饒平縣學校體育藝術系列活動”(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如今,這項民俗活動更為人們所重視,一些年輕人、小學生也加入到游龍隊伍中,自發組織表演,為這項民俗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所城鎮中心小學還會不定時的邀請楊遠、林柱州等傳承人走進校園開課,向學生講解“遊旱龍”文化歷史,開展繡球、龍鱗等龍舟部件的製作教學,讓更多學生感受了解大城所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民俗文化。
所城鎮大城所 。餘秋松 攝
林柱州在所城中心小學開展龍舟製作教學(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去年12月,所城中心小學“大城所旱龍工作坊”參與了“饒平縣學校體育藝術系列活動”,是此次活動中唯一具有省級非遺身份展演單位,在展演期間吸引了大量學生、老師、家長的關注,得到一致好評。隨着“遊旱龍”系列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參與到“遊旱龍”的傳承保護,這項古老的民俗活動在新時代又慢慢煥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