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草原村民守護候鳥26年 老羊圈村成生態旅遊村
皮卡車後視鏡裏草灘上的鳥羣越來越遠,逐漸變為模糊的黑點。位於河北豐寧大灘鎮“京北第一草原”,是白枕鶴、灰鶴等候鳥的棲息地。今年46歲的老羊圈村民黃金虎和他的隊員們,已經守護了途經此地的候鳥26年,當下正值大批候鳥遷徙至此的季節,黃金虎和隊員們三天兩頭要去草原上查看候鳥們的生活環境。
近些年,來草原落腳的候鳥越來越多,來旅遊的外地人也越來越多。大灘鎮鎮長趙樹山介紹,生態環境變好,帶來的是鄉村旅遊發展機遇,如今鎮上常住人口2.2萬人,鄉村酒店就有600餘家、5萬張牀位。草原上的人們,一邊保護動物棲息地一邊努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2022年3月,黃金虎和隊員出發去查看候鳥棲息地。視頻截圖
自發護鳥26年 想讓它們每年回豐寧
“我其實不太懂鳥,就認識灰鶴和白枕鶴,其他的鳥,就不太清楚了。”黃金虎笑聲爽朗地説,“那還是26年前,剛從部隊退伍回家鄉。當時不知道乾點什麼,就買了農機設備,包了幾十畝地,種莜麥種玉米,順便開車看看落腳的候鳥。”
26年和鳥的故事,一句話就能説完:每年2月份後,隔兩三天就來草原逛一逛,檢查附近有沒有危險物和非法捕鳥活動。“也不會覺得太累,每年看看這些鳥飛來,到四五月份再陸續飛走,就知足了。我們對它們,真的有感情啊。”黃金虎告訴記者,自己看到自由自在的鳥時,有種説不出來的情感,只是覺得應該保護它們不受到傷害。
黃金虎記得五六年前的某一日,突然發覺“大鳥”數量明顯比以前多了,它們黑黑壓壓地立在灘塗上,左顧右盼;遠處仍有鳥成羣結隊飛來,遮空蔽日。“那場面,壯觀得很。”黃金虎説,也就從那時候開始,他決定要更認真地去巡查候鳥棲息地。
2022年3月,黃金虎拍的候鳥。受訪者供圖
“村裏不是一直有成羣的鳥。”多位村民告訴記者,十多年前的春天,見不到那麼多鳥。近幾年,鳥的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大雁,可多了,手機一拍,都是大片。”老羊圈村村民宋先生説。
今年,來京北第一草原棲息的候鳥數量和種類明顯更多了。黃金虎告訴記者,現在看到這麼多鳥,已不感到驚奇,“但是,我們想讓它們留下來。希望它們每年,都能回豐寧。”
全村都是護鳥員 人與鳥互不妨礙
“其實,我們這邊村民們對鳥的保護意識都很強的,沒咋遇到過傷害鳥的情況。”黃金虎説,隨着自己這麼多年的堅持,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保護候鳥的隊伍中。“比如説,雪還沒化的時候,鳥在地裏頭吃殘餘下的莊稼。我們還會幫着把地上的雪掃一掃,等人走遠了,就有鳥從天上落下來,一粒一粒覓食。”
“説我們是護鳥隊,其實也談不上,我們都是自發的。目前,團隊裏比較固定的成員只有五六個人。我們整個村子,都可以説是護鳥隊,都是這些候鳥的保護者。遇上破壞鳥棲息地的情況,村裏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答應。”黃金虎説。
黃金虎笑着説,自己的皮卡車一發動,就有鄉親過來問候,“又看鳥去啊。”在村裏種菜的徐品利,提到候鳥也很高興,“有時候,這些鳥就會落在我們村邊上的房頂,竟然也不那麼怕人。去草原上一看,有無數只鳥,嘰嘰喳喳,可熱鬧喜慶了。到四五月份,它們就會飛走了。那會兒,我們才開始播種。所以説,人與鳥,各不妨礙。”
“候鳥來的月份是在三四月,我們旅遊旺季是在七八月。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很密切,候鳥來的種類、數量這幾年明顯增多,證明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成效。”大灘鎮鎮長趙樹山告訴記者,在去年,草原上還出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
2021年,京北第一草原上出現的丹頂鶴。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黃金虎所在的老羊圈村,是該鎮打造的8個“旅遊專業村”之一。在疫情之前,大灘鎮年接待遊客能達到200萬人次。“有時候,甚至出現‘一牀難求’的情況。”趙樹山説。
趙樹山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一方面,政府對封育、禁牧等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壩上生態系統日益完善,使濕地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另一方面,本地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加大民宿產業的扶持力度,打造旅遊專業村,從而讓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成為候鳥的“加油站”,也成為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的“加油站”。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