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清明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最早清明本是曆法中的節氣,用以指導農事。發展至後來,逐漸吸收了寒食節冷火寒食、祭掃墳墓的習俗,又再次吸收了上巳節踏青祈福的習俗。到唐代時正式成為一個官方節日假日。到了宋代,清明節已然有取代寒食節之勢,風俗多樣:冷火寒食、祭祀掃墓、踏青出遊等等習俗大多都在清明節舉行。

唐詩宋詞元曲中寫清明節的詩詞很多,只不過,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詩詞的內容題材多種多樣。有的是從節氣的角度寫來,有的則是掃墓歸來感慨、還有的則是愉悦的早春出遊記、還有些寒食習俗的。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狗子暫且收集了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十首清明節詩詞,這十首詩詞各有千秋,有的人人皆知,有的極為冷門,有的情感祥和喜悦,有的則愴然悲痛。且來一一欣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一首便是我們最熟悉的杜牧的《清明》,此詩可謂最經典的清明詩,稱之為絕唱亦不為過。這首詩主要寫的便是清明節的節氣氣候,描繪清明春雨之景,寓情於景,表達出溢於言外的羈旅情緒。寫景清新生動,境界優美自然,意味無盡,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清明

北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王禹偁的這首《清明》確切説只是借了清明節的節日背景,他所表達的主要是詩人被貶官後的困頓生活以及艱難之中以讀書為樂的情懷。清明節本該出遊踏青,宴飲賞春,詩人卻“無花無酒”、“興味蕭然”,辜負清明春光,可見生活之艱難。

而就在如此艱難之下,尚且借火點燈,讀書為樂!一個“讀書燈”頗有點亮人生迷途之感,讀來令人心胸豁然一亮!此詩在歷代清明節詩詞中算是很別緻也很勵志的一首。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清明

北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的《清明》,也稍有些冷門,此詩是一首清明節觸景生情詩。前四句全然描繪清明節時郊外景象,桃李怒放如笑,而荒野孤墳淒涼如愁;動物紛紛出穴活躍,植物生長迅速。一派春生機勃勃中卻有個“荒冢愁”突兀其中。

後四句便闡述春景之中見“荒冢”所感:有的人靠吃荒墳前的祭品度日,而有的人如介子推寧肯被燒死也不願出山做官。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之下誰知誰是賢愚?即便是活在當下,誰又能辨賢愚?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詩人觸景生情想到人世間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通知還寄託着詩人的滿腔憤懣和被貶官後的心灰意冷。黃庭堅的這首《清明》的氛圍倒是與清明節上墳祭掃的氣氛極為貼切。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的《清明即事》與黃庭堅的《清明》類似,同樣都是在清明時節觸景生情,所不同的是:黃庭堅被貶,生出的情是憤懣無奈心灰意冷。而孟浩然則是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歸於自然卻又於心不甘的矛盾複雜情緒。故而情是“愁思”,而寫景卻極為温柔和麗。“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大有清明時節春光舒暢之感。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白居易清明詩所寫的詩清明節之夜的愉悦心情。風吹習習,月色朦朧,詩人身處碧玉欄杆和紅磚牆下的府邸,獨自繞廊徘徊休憩,在這美好的夜晚釋放內心的喜悦。結尾一句“遙聽絃管暗看花”將思緒飄向遠處,讓意境似盡不盡,回味無窮。請明日固然春光無限,而清明夜在白居易筆下也會如此朦朧迷人。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清明日對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歷代清明節詩詞中最為“名副其實”的一首應該是南宋詩人高翥的這首《清明日對酒》。從清明掃墓寫起,一派蕭然悲涼氣氛。進而特寫掃墓人的悲傷情態,掃墓燒紙、淚滴成血,相思愴然也。

第三聯隨時間線寫至日落之後,掃墓之人各回各家,唯有狐狸日落之後窩眠墳冢之上,“狐死必首丘”,狐狸尚且對死去的同伴不離不棄,人何以堪!而回家之後的場景反差更是強烈,幼兒小女嬉鬧燈前,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他們理解不了掃墓之人生離死別的痛苦。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至結尾一句詩人深深感慨: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大有看死厭生、及時行樂的態度。實則是詩人愁極無奈,故作曠達。這一句“一滴何曾到九泉”振聾發聵,讀來令人不覺深省人生!

採桑子

北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歐陽修被貶潁州,對潁州西湖極為喜愛,曾寫過十首《採桑子》,每一首開頭第一句都是“西湖好”!這一首便是其清明節出遊西湖踏青遊船時所作,描繪的也是清明節人們踏青的“滿目繁華”之景,寫得是人歡景豔,別具一格,頗為動人。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閶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張繼最有名的一首詩就是《楓橋夜泊》,可謂句句經典,結尾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更是愁思無限,意味深長。

而他的這首《閶門即事》就鮮為人知了,此詩是借清明之景述戰亂黎民之苦。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家家滅火吃冷食。而清明當天本應家家生新火處處有新煙,詩人所見之景卻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新煙寥寥無幾,可見國家衰敗,民不聊生,昔日繁華的閶門也是一派淒涼!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朝中措·清明時節

南宋·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譁,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户,雲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張炎是南宋末年詞人,南宋滅亡之後,經歷了國破家亡之痛,其詞多多有漂泊淪落之悲,這首《朝中措》正是如此。

清明時節習俗,人們折一支出芽楊柳,插在自家門上以祛邪。詞人此刻也折了一支楊柳枝,然而折罷驀然驚醒:“歸來插向誰家”!縱然折了楊柳,哪裏還有家門讓我插上去呢?國破家亡,悲愁滿溢!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喬吉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

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

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最後再來一首元曲,元代曲作家喬吉的《折桂令》,頗為冷門,所寫的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獨感和失意情懷,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與心境的寫照。

詩人“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十年春夢繁華”,寫出無限的愁思和感愴。然而結尾卻“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一派盎然春意,如此愈加反襯出遊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看完了這十首清明節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哪一句呢?或者大家還知道哪些清明節的詩詞佳句呢?不妨留言來一起欣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1 字。

轉載請註明: 10首清明節詩詞,第一首人人倒背如流,最後一首少有人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