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難出山海關”?看“最美冬奧城”如何刷新認知!

大年初八晚,盤卧在小海陀山脊之上的“雪游龍”裏熱鬧起來,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迎來首場測試賽。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賽道上,呼嘯而過的雪橇、雪車提醒着人們,2022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近了。

冰雪運動“難出山海關”?看“最美冬奧城”如何刷新認知!

自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頂望去,長城、賽道、森林、城市……一幅“最美冬奧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山林掩映的冬奧場館羣

春寒料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7條雪道,在山間勾勒出潔白的曲線;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形似游龍、栩栩如生。

山谷一側的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有一座座四合院式的建築,既有老北京四合院的古樸典雅,又不失現代風格的簡約時尚,這是各國運動員在北京的“家”。

四大場館的周圍,則是漫山遍野正在萌發的青青草木。

不破山型、不奪山景,這是山林掩映的冬奧場館羣。不破壞生態、融景於自然,這是體育設施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融的綠色賽區。

如此畫卷,並非一日之功。自動“第一鍬土”前,到建設每一處場館,“綠色辦奧”的理念貫穿始終,生態修復和可持續計劃與賽區整體工程一體推進。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羅菊春是生態修復專家。自2017年起,他就帶領團隊一次次登上小海陀,對賽區的生態環境本底進行調查。214萬平方米、175處生態修復地塊,全部落在一張圖上。實施一處、修復一塊,羅菊春及團隊採用亞高山草甸剝離、邊坡生態修復等先進技術,在賽區共栽植喬木7萬株、灌木31萬株。目前,203萬平方米生態修復已完成,達到總計劃的近95%。

在冬奧村“四合院”內,核桃楸樹、大果榆、暴馬丁香等300餘株原有樹木原地保護,陸續移栽“回遷”駐留冬奧村,人居其中,可觀茂樹美枝,聞清風之聲;小海陀山腳下,22公頃的冬奧森林公園中,300多棵從賽區核心區移栽下來的珍貴樹種遍植其間,走上步道,挺拔的樹木,撲面的山風,彷彿低吟着山林的過往與未來。

生態之美,不止在賽區,還遍及1994平方公里的整個延慶。

媯河生態休閒走廊、官廳水庫生態庫濱帶、北山生態休閒觀光帶、龍慶峽下游森林公園共10萬畝的四大生態走廊為延慶戴上綠絲帶,6個萬畝森林、濕地公園星羅棋佈,全區人均綠地面積達39平方米,是全市平均值的2.4倍。

這裏的初春,山桃盛放,漫山遍野;盛夏,玉渡青山,碧波潺潺;秋日,長城蜿蜒、天朗氣清;隆冬,雪落媯川、冰雪如畫。

去年10月,近23公里的延慶賽區迎賓大道亮相。賽時,各方友人將沿着迎賓大道,穿越森林,進入賽區,欣賞冬奧盛會。

山美水美,再加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延慶贏得了冬奧會的青睞。如今,冬奧會的籌辦,正為延慶的大美生態注入強大動能。

2017年,延慶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018年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2020年成為本市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冬奧會籌辦以來,延慶榮獲了國家環保部門開展的所有生態文明創建榮譽。

“京畿夏都宜居地,長城腳下森林城”的願景正在變為現實,明年春節的冬奧盛會中,延慶將向全世界展示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上冰上雪成為新時尚

受制於自然條件等限制,冰雪運動在我國曾有“難出山海關”之説。

冬奧會籌辦以來,冰雪運動逐步“南展西擴東進”,北京、延慶的冰雪運動蔚然成勢,上冰上雪,成為新時尚。

32歲的趙嶽,是土生土長的延慶人。9歲與雪結緣,在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北上吉林學滑雪。在吉林省、國家級高山滑雪類比賽中多次獲獎。他還成為本市首個在國家體育總局註冊的高山滑雪運動員。

冬奧會的籌辦,讓趙嶽找到了新的方向。2017年7月,他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延慶區體校任高山滑雪專職教練。5年來,共錄取近百位青少年,許多滑雪“小白”在他的指導下成長為半專業滑雪運動員。

現在,距離冬奧會開幕不足一年,趙嶽正帶着學生們刻苦訓練,“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出現在2022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不論是參加比賽,還是做志願者,都是我的驕傲!”趙嶽的眼中,滿是憧憬。

就在趙嶽回到延慶當滑雪教練的那一年,延慶第一支農民滑雪隊,在海陀山下成立了。

滑雪隊的創建者叫郎恩鴿,此前,他以養羊為業,最多的時候,家裏圈養了300多隻羊。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改變了郎恩鴿的生活。他説,不能為了自家營生給冬奧小鎮的青山綠水添堵。他把300多隻羊一賣,約上發小兒,開始在家附近的萬科石京龍滑雪場操練起滑雪技術。

2017年7月11日,海陀農民滑雪隊成立,隊員們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近來的幾個雪季,他們向專家教練、瑞士滑雪高手等專業人士學習請教,駐紮在雪場苦練本領。如今,農民滑雪隊已有33名隊員,其中11位獲得國際滑雪教練指導員一級教學證書。

包括農民滑雪隊在內,近年來,一支支冰雪隊伍正走進延慶的中小學,免費帶着孩子們上冰上雪。在珍珠泉中心小學,毗鄰的菜食河上游河面被改造為冰雪實踐基地,孩子們爭先恐後踏上冰面,自由滑行;在海陀山下的太平莊中心小學,校長丁建培和老師們白天用農具將土地耬平,夜晚在防水層上一層層澆水,自制冰場,數百名孩子在花樣滑冰、速度滑冰和冰球等多個課程中,享受冰雪運動的快樂。

目前,延慶全區接受過滑雪滑冰基本技能培訓的學生達2.1萬餘人,2015年至2020年,延慶全區上冰上雪人員已超13萬人次。

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不僅僅是延慶,冬奧會籌辦以來,參與冰雪運動的隊伍如“滾雪球”般壯大,中國3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願景正在變為現實。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舉辦一個賽事,帶活一座城市。

乘着2022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的東風,無人機、氫能、冰雪運動等一系列優質產業項目在延慶落地生根。

四個月前,延慶氫能創新產業園中,有一座延慶加氫站投用,一輛輛八達嶺長城景區旅遊接駁車緩緩駛入,專業人員訓練有素地操作加氫機,為大巴車注入“綠色動力”。與天然氣、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氫能是綠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被稱為“理想的未來能源”。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氫能產業將為綠色奧運助力。

籌辦冬奧會,更為延慶注入活力,這座曾籍籍無名的小城正在向世界級高山滑雪精品度假區邁進。

春夏秋三季的延慶,天朗氣清、山深林茂,有“夏都”之稱,是避暑、賞景的絕佳之地。到了冬季,天寒地凍,白天氣温常在零下10℃到20℃。這使得延慶的文旅產業,呈現明顯的“冷熱不均”。

冬奧會的籌辦,讓延慶特有的“冷資源”迸發出了“熱效應”。

冬日,延慶石京龍滑雪場,300多米長的中級雪道上,一紅、一黑兩個身影疾馳、追逐……這是一對父子,家住海淀區。父親陳明滑雪十年,兒子洛洛別看只有6歲,在中高級雪道上,也是遊刃有餘。

“乘高鐵、坐擺渡車,從海淀清河到石京龍只需一個小時左右,比以前快了一倍不止。”陳明摘下頭盔,露出笑臉,抬腳就能到雪場,讓這對父子很是開心。

在陳明和不少“雪友”眼中,這兩年,延慶各大雪場的雪道、雪質、配套設施全方位提升,選擇到延慶滑雪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想提前體驗冬奧會的“規格”。

延慶不僅有雪,還有冰。在玉渡山攀冰基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70米高的冰壁,攀冰者手腳並用,向更高目標衝擊;在遍佈延慶的4萬平方米户外冰場中,人們在光潔如鏡的冰面上起舞,畫下優美的弧線;20萬平方米的冰雕、雪雕、花燈、彩飾等,將龍慶峽裝扮一新。

滑雪攀冰賞燈結束,遊客們投宿到遍佈延慶各個村莊的精品民宿裏,或在温熱的私湯中賞霧凇、觀長城,或在鄉間小院裏畫臉譜、做毛猴,還能在山間小屋觀星望月,享受生活。

冰天雪地,正給延慶帶來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剛剛過去的牛年春節假期,僅龍慶峽景區就累計實現旅遊收入714萬元。

月薪從兩千元到六千元,25歲的張凱只用了一年時間。

這位在延慶鎮付餘屯村長大的小夥子,藉助延慶區免費的滑雪教練員大培訓,從一個打零工的農民變成滑雪教練員,吃上了“冰雪飯”。“原本,冬天是打工的淡季,但當上滑雪教練,我一個雪季就能收入兩萬多元,我很感恩,也很滿足。”張凱説。

和張凱一樣,在延慶各個滑雪滑冰場,精品民宿、旅遊景區、餐館飯店中,每一位勞動者的錢袋子都因為“冰雪”鼓了起來。

依據《延慶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依託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延慶將打造世界級高山滑雪精品度假區,化冰雪資源為冰雪文化、冰雪經濟,讓全民共享辦奧成果。

張凱相信,未來的生活,還會更好。

“一小時交通圈”拉近京冀

因為冬奧會變美的,不僅僅是延慶。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正引領着北京與河北在多個領域廣泛深入合作、比翼齊飛。冬奧會,正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畫下點睛之筆。

一條京張鐵路,穿越百年滄桑,通向美好未來。

2019年12月30日,全程174公里的京張高鐵開通,從北京北站出站270米後,列車“鑽”入地下,通過清華園隧道一路向北,穿越長城,跨越水庫,最終抵達2022北京冬奧會另一賽區張家口。從北京到張家口的最快運行時間由3小時7分壓縮至47分鐘!

穿好雪服、帶着裝備,在金融街上班的“90後”依依和丈夫乘着高鐵奔崇禮開啓“滑雪之旅”。“一直盼着京張高鐵開通,現在終於變為現實。不用非得找假期、不用自己開車,週末説走就走、暢快滑雪,這簡直太棒了!”依依説。

延慶與北京城區的距離也在縮短。2020年12月1日,京張高鐵延慶線正式開通。延慶線自京張高鐵八達嶺西線路引出,終點至延慶站,線路全長9.33公里,最快26分鐘可從清河抵達延慶。乘務人員介紹,此趟復興號列車為耐寒列車,很適合在氣温較低的延慶地區運行,無論室外温度如何,車內始終温暖如春。

據統計,京張高鐵自開通以來,已發送旅客超過680萬人次。這條高鐵線串聯起北京城、延慶、張家口、崇禮,形成“一小時交通圈”,高鐵上的冬奧,正推動京冀冰雪產業蓬勃發展。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句寫在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施工現場的標語,終於夢想成真。2020年7月,隨着瞬間短路電流衝擊實驗成功,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竣工投產。這項全球矚目、在技術上創下12項“世界第一”的科技工程,將把張家口的綠色電能源源不斷輸送到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實現冬奧場館綠色電力100%全覆蓋。

籌辦冬奧會,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果還有很多:京張高鐵沿線上萬畝綠化景觀,串聯起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繪就跨越京冀、山川一覽、錦繡斑斕的綠色廊道;京張文化體育旅遊帶加速建設,一條北京至張家口的“冰雪走廊”日漸顯現,兩地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美好未來。

為冬奧城築牢安全屏障

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而至,2022北京冬奧會面臨挑戰。

眾志成城戰疫,使中國迅速控制疫情,這不僅確保北京冬奧會籌辦有條不紊,還促使冬奧會各項運行、保障措施不斷細化完善,為最美冬奧城築起安全屏障。

2021年2月3日,在臨近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一週年之際,冬奧會延慶賽區核心區、外圍保障區同時開展應急演練。

“裁判長,一運動員摔倒,位置在競技賽道底部轉彎處,需要救援,完畢!”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上,一名運動員在“比賽”時突然摔倒,傷情嚴重、急需救援。附近的工作人員立即將情況反饋給競賽裁判長。收到消息後,救援隊員、醫療站醫生配合默契,快速處置,不到15分鐘,“傷員”順利轉運,比賽也恢復了正常。

在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內,從核心區轉運而來的“發熱人員”得到了醫療人員周密的接待和悉心治療;在延慶站廣場前,延慶區交通局的工作人員重點模擬了冬奧會開賽第一天,觀眾乘高鐵抵達延慶站前往冬奧會場館觀賽途中,接駁車發生故障後的應急處置過程。

冬奧醫療保障中心建在冬奧會醫療保障定點醫院延慶區醫院內。自2016年建成以來,每年,這裏都進行患者受傷救治、直升機機艙搶救等全實戰演練,為賽時服務積累經驗。在保障中心西南角,佔地210平方米的停機坪將在賽時用於緊急轉運傷員。“救援直升機從核心賽區到達停機坪用時不到20分鐘,讓傷員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延慶區醫院冬奧辦公室聯絡員王瑋説。

2月15日,在首場測試賽之前,冬奧會延慶賽區核心區、外圍保障區開展交通專項演練測試。演練以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賽時交通運行為背景,按照全流程、全要素開展,達到“應測盡測”“能測盡測”。

按照疫情常態化管理要求,當天清晨按50%上座率安排乘客,各組測試人員分別乘坐對應車輛從高鐵延慶站、冬奧運行中心、中銀酒店等處向冬奧會交通樞紐——阪泉服務區出發。行車過程中,部分車輛模擬了道路交通故障,緊急調度交通、醫療、消防等部門工作人員到場處置,快速應對突發情況,保障遊客順利抵達目的地,保障城市道路運行通暢。

綠色賽區展現着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冬奧盛會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畫下點睛之筆,冰天雪地贏來金山銀山,冰雪運動蔚然成勢,安全屏障保障幸福生活……2022北京冬奧會的籌辦正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延慶區奮力書寫着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的優異“雙答卷”,一座生態文明、經濟發展、冰雪文化、冰雪運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最美冬奧城”芳容初綻。

(原標題:最美冬奧城芳容初綻)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李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66 字。

轉載請註明: 冰雪運動“難出山海關”?看“最美冬奧城”如何刷新認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