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這裏是進步青年最嚮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

老漁陽裏,南昌路100弄,

當下最熱門的上海弄堂之一,

參觀者絡繹不絕。

住在這裏的居民生活如常,

他們知道,

這條小弄堂如今的不平凡

源自於一位百年前居住在此的“鄰居”。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從弄口走進去,左右兩邊建築風格完全不同。左側是新式花園洋房,而右側的兩層磚木結構老式石庫門建築,則正是建於1912年的老漁陽裏。老漁陽裏的建築也有其別緻之處,二樓轉角有少見的弧形牆體,朝南安裝有木質百葉窗。

1920年春天,陳獨秀來到上海,住進了老漁陽裏2號。他住在2樓,樓下就成了《新青年》編輯部。

百年前,這裏是進步青年最嚮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

很多青年人看了《新青年》雜誌上的文章後慕名而來,在此熱烈討論。這個普通的弄堂不僅成了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還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探索中國革命道路。

百年前,這裏是進步青年最嚮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

其實,老漁陽裏2號承擔着更重要的歷史使命。1920年5月,毛澤東來到上海,在此與陳獨秀見面,探討馬克思主義。8月,這裏組建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由此展開了一系列革命工作。當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時,這裏就成了會議期間的秘書處。

百年前,這裏是進步青年最嚮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

“有租界密探闖入會場後,當晚,大家聚集到這裏商討後續的方案,李達的妻子王會悟提出了轉移到嘉興南湖開會的建議。”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張曉棟説,中共一大之後,這裏成為中共中央局辦公地。

在老漁陽裏建成兩年之後,法租界擴張到這裏。陳獨秀在此有過兩次危險遭遇,分別於1921年10月和1922年8月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雖然最終都被成功救出,但兩次遇險説明這裏已經被租界當局嚴密監視,非常危險。

於是,黨中央機關和陳獨秀離開了老漁陽裏2號。不僅如此,這兩件事使中國共產黨對法租界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此後,黨的重要機關在選址時很少再選擇當時的法租界了。

監製:倪珺

策劃:薛慧卿 徐軼汝

記者:李若楠 陳炅瑋 劉慧琴

麪塑製作:張書嘉(非遺麪塑第三代傳承人)

海報:謝輝

編輯:龔紫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0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年前,這裏是進步青年最嚮往的地方,也是孕育初心的“秘密搖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