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新聞頻道
甌江,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里,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寫下一首首詩篇,傳誦至今,讓甌江山水詩路閃耀千古。
而這裏,蒼南碗窯,宛若一個隱在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三折瀑、玉龍湖,無數故事在這片美好的山水中生成;龍窯裏,土與火的藝術鍛造出了碗窯獨有的圖騰;八角樓、朱氏博物館等明清建築,鐫刻着碗窯的歷史脈絡;古戲台上的故事,見證了這裏商賈雲集的繁華……本期文化浙江大講堂走進蒼南碗窯古村落,為您講述《碗約蒼南 窯韻流轉》。
水車不擋花開路
遙望老屋知窯魂
沿着鰲江的源頭支流橫陽支江而上,鰲頭的發源地,一條水的鐫刻,留下了六百年春秋印,一座山坳的空間重疊,壘起了歲月的沉澱層。
碗窯古戲台
一段戲鼓不息的歷史
這是位於蒼南碗窯的一座清代古戲台,它鑲嵌在山水間,典雅精巧,空間巧妙,八角重拱,飛檐上挑。如今,流傳百年的經典依然在這方古老的戲台上不斷上演。只是同樣的故事,經歷了不同的歲月,故事和戲台本身也成為鮮活的歷史。仰望戲台頂部的藻井,是活龍活現的人物彩繪戲曲壁畫,靜靜地講述着碗窯版《白蛇傳》的故事。
那年,小青還是一條魚。在明末馮夢龍編撰的那篇《白娘子永鎮雷峯塔》中,小青是西湖第三橋潭內千年成氣的青魚。之後故事情節不斷更迭,許宣變成許仙,青魚變成青蛇。到了乾隆嘉慶之間,《雷峯塔傳奇》已經成為温州戲班在各處經常演出的新編劇目。
而位於蒼南碗窯的這座古戲台裏,卻為後人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戲台的藻井上,有五十多幅呈現幾乎全本《雷峯塔傳奇》的戲曲壁畫,甚至其中還有戲曲版本中沒有刻畫的情節。一部全本《白蛇傳》壁畫,怎麼不是出現在別的地方,而是單單出現在蒼南橋墩山區的碗窯,一座清代中葉古戲台的藻井上呢?
明至清代中期,碗窯古村落作為浙南著名民窯手工工廠,商業經濟發展迅速,南來北往客商雲集,文化呈現出多元豐富的特點。藻井中,至今有個未解之謎。全部繪畫中,只有最後一幅是黑白的。當年畫匠,從南來北往的看客那裏,聽到了怎樣的動人故事,又激發了怎樣的靈感,又是什麼原因,留下半成品的繪畫,讓人無限遐想。
古戲台,展現的是碗窯古村曾經商賈雲集,戲鼓不息的歲月故事,更為人們瞭解碗窯歷史,打開了一扇窗。
階梯窯
造就明清時期手工制瓷的活博物館
碗窯,古稱蕉灘,落成在明洪武年間。明萬曆三年(1575年),福建汀州連城縣巫氏“巫人公”為避戰亂,舉家一路內遷定居至此,為了生存下來,篳路藍縷的他們,開渠引流,建基立窯,始創手工作坊,燒製碗、盤、杯、盞等陶瓷器皿,尤以青花瓷碗聞名。清初,始得名“碗窯”。
它是清代浙南地區燒製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輝煌時期曾擁有十八條古窯。古村裏至今保存着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十三級階梯窯,它依坡而築,因象龍,俗稱“龍窯”。階梯窯直到2002年才熄火,幾百年間,一直詮釋着土與火之間相融相生的文明。
碗窯因瓷而生,因瓷而興。數百年的陶瓷生產,積澱了富有特色的陶瓷文化。碗窯的每件成品從粘土到出窯,要經過舂土、漂洗、拌泥、沉澱、製坯、修坯、畫花、施釉、刮腳、入窯、燒窯等十幾道工序,全憑手工操作,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手工業制碗的活化石。老匠人的“手隨泥走,泥隨手變”,形成一種獨特的美學。
八角樓
融匯浙南山地瓦厝建築風格
“依山建房,沿山建窯,引渠入村”,碗窯先民們的智慧,在這片山水間充分彰顯。各路水渠穿村而下,作為飲用水源與生產動力源。古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為手工制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碗窯古村的清代民居建築與陶瓷燒製工藝以及工場作坊設施高度和諧,獨具匠人匠心。村落裏,碓房、瓷土漂洗池、沉澱池及窯牀等工場作坊建築達5000多平方米,明清傳統民居有35棟300多間,古戲台、八角樓、朱氏博物館、陳氏祖宅等傳統明清建築,融匯浙南山地瓦厝建築風格之精髓,是碗窯古村落標誌性建築。2013年,碗窯村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後又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其中,碗窯半嶺的“八角樓”,臨坡而築,佔地70平方米,平面呈扇形。三層懸山頂,八面設窗而得名,精緻古樸,風格獨特。
三折瀑
一段展開的浙南山水畫卷
水,是古村的血液,瓷文化的靈魂,原生態古村的人文肌理。至今仍在使用的水碓車輪,呈現着山水碗窯的意境。而出於玉蒼山脈,位於古村落一側的三折飛瀑,則像一幅古樸獨特的浙南山水畫卷。
古樸山水,帶來了真摯淳樸的民風民情。碗窯博物館裏,陳列着幾代人幾個家族的奮鬥史。這裏原先是碗窯朱氏家族的住宅,院子裏立着兩對旗杆,也是朱氏一門兩位貢生所立。
水車不擋花開路,遙望老屋知窯魂。中國蒼南碗窯,一座“明清時期手工制瓷的活博物館”,一處隱在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以陶瓷為載體,呈現着一種生存的智慧,一段歷史的文明。
【本文根據《今日蒼南》副總編朱建德、 碗窯古村落文化研究員朱成騰、半書房文化空間聯合創始人陳聞的訪談內容整理而成,感謝温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蒼南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蒼南縣橋墩鎮、蒼南旅投集團為拍攝提供的幫助。】
龍港大叔新聞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