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張世鎔

在十二屬相之中,大概虎和齊魯大地的關係最密切了,古今山東地名中,虎字真是無處不在,虎文化的色彩非常濃厚。

泰山古時多虎

泰山中天門,又稱二天門,建於清代,地處泰山黃峴嶺脊的峯頂,海拔847米。中天門是攀登泰山東、西兩路的交點,高山峻嶺,環境險要。黃峴嶺北側的陡峭道路東溪,俗稱大直溝,早年為登山必經之路。東溪一帶森林茂密,綿延山野,因此古時常有老虎出沒,而且曾經發生過老虎傷人事件,後來人們便廢棄了這些危險山路。

時過境遷,當地形成一些與虎有關的古蹟,古人還在此處建了二虎廟,供奉黑虎神。後來,二虎廟變成了財神廟,現廟內塑財神趙公明身跨黑虎、手持鐵鞭的像。廟門對聯:“身騎黑虎廣招財,心鏡公明常進寶。”中天門坊旁的“虎”古蹟,有一座阜虎石,因其石形很像蹲伏的老虎而得名,阜虎石邊,鐫有篆書虎字刻石,由清代吳大澂所書。

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泰山阜虎石邊鐫有篆書虎字刻石,由清代吳大澂所書。

據記載:“泰山古時多虎。”《禮記·檀弓下》中就有關於泰山一帶有老虎的記載:“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泰山餘脈中以虎命名的地方,還有一處虎狼谷,位於今天的濟南市萊蕪區西南。史稱,黃巢起義失敗後,唐代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日,黃巢在泰山狼虎谷兵敗身亡。當地的九頂山南,有黃巢大冢,俗稱黃巢墓。

傳説中,古時泰山的老虎常常穿山越嶺,來往濟南的南部山區,在南部山區一帶也能見到老虎的蹤影,有老虎會越過山野,跑到地處濟南南郊、水質甘冽的一個池塘飲水,當地人也就習稱這處泉池為飲虎池。因此,南部山區很可能早就有虎棲息,當地以虎相稱的山名還有卧虎山,卧虎山位於仲宮鎮西4公里處,海拔665.22米。

泉城名泉説虎

濟南號稱泉城,虎字特色的名泉饒有情趣。

據清代道光《濟南府志》記載:“《齊乘》以金虎、黑虎俱在李承務巷,則二泉相去不遠也。”現在,金虎泉、黑虎泉的泉址都很清楚,但確切地説,金虎泉有新、老兩處。金代《名泉碑》上的那一處稱老金虎泉,據1934年李子全先生在《山東省垣名勝記》中介紹,老金虎泉位於“濟南內城南門外迤東百餘武,護城河岸下”,這處老金虎泉如今已無跡可尋。現在的金虎泉在南護城河的河流中間,築有泉亭,綠琉璃瓦覆蓋,有石橋連接河的南岸,泉池方形,水泥結構,長、寬各4米,深2米。

老金虎泉雖已湮沒,但不乏史料記載。李子全先生在《金虎泉記》中説:“有金虎泉,以對黑虎泉而命名,並形水勢之猛也,毛髮直豎,口鼻出水,如山如石,似虎非虎,具有天然之勢,非若黑虎泉,一望知系人造之景也。泉流彎曲,北注於河。泉之東有亭,曰可中亭……名曰適園。嗣以家貧,售於晉人李卓先生,渠改適園為須彌,易金虎為金粟。”由此可知,金虎泉曾經稱為金慄泉。

飲虎池,系濟南名泉。原來的泉池位於濟南市區西青龍街、飲虎池街交界處,屬於趵突泉泉羣,今址在趵突泉公園南牆外面。泉池由塊石砌壘而成,方形,長、寬各2.4米,池岸周圍護以石欄,池岸西壁嵌有池名石刻,池內假山上雕塑有兩隻猛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池水流入趵突泉公園裏的白龍灣。

關於黑虎泉,清代乾隆時期的《歷城縣志》稱:“上有黑虎廟,黑虎廟在東南城壕上。”黑虎泉之名,有可能來自那座古剎黑虎廟,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泉名和石刻“虎”頭有關。早年間,黑虎泉只有一個石刻“虎”頭,清末劉鶚的《老殘遊記》中就有這樣的描述:“老殘果然往外一看,原來就在自己腳底下有一個石頭雕的老虎頭,約有二尺餘長,倒有尺五六的寬徑。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

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此外,金虎泉以西有一處一虎泉,泉址在護城河南岸,五蓮泉西,泉池形式不規則,水泥結構,長6米、寬3米、深2.4米。泉水從一石刻的虎頭口中流出,故名。一虎泉又稱繆家泉,清代光緒年間,泉址位於繆潤紱官吏的花園內。

至於白虎泉,因《齊乘》只記在“大佛山”,具體泉址不詳。濟南還有若干名字中有“虎”的泉,例如,民國時期的《續修長清縣誌》稱:“長清縣,有三個白虎泉,其一在靈巖山東白虎峪,其二在五峯山南白虎峪中,其三峪泉莊南泉子峪溝底亦有白虎泉。”另外,“在前峪泉莊西北、東北溝東巖下”還有一個“黑虎泉”。眾“虎”泉最高的一處,位於靈巖寺後方山之巔,名為虎跑泉,又名上六泉。濟南以虎相稱的泉,還有歷城區西營村南、石虎洞的虎洞泉、採石鄉虎門村的虎門泉、欒灣村虎豹川村的虎豹泉等。

嶗山虎趣

嶗山上有虎嗎?這個問題恐怕不好做出肯定的回答。有些人認為,很可能古時候有過,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嶗山一帶山深林密,不僅生態環境相當適宜,還有供虎食用的兔、狸等小動物,這與近在咫尺的膠東半島多有關於虎蹤的記載有一定關係。如掖縣、黃縣等地方誌稱,清代順治、康熙年間都曾捕殺到老虎。在類似地理條件下的嶗山,不難想象會有虎出沒其間。

嶗山地名含虎字的多,不是偶然的。比如,標山南端的虎守山、華樓宮附近的石虎山、外九水的飛虎崖、八水河上游的老虎尖、李村河以北的老虎石和老虎山,此外,嶗山境內還有馴虎山、抱虎山、虎嶺峯等。嶗山太清宮東南、今釣魚台以北的山坡上,“自修一庵,曰驅虎庵。練武驅虎,為民除害”,如果這些傳説屬實,古時嶗山豈止有虎,而且還鬧過虎害。

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嶗山老虎牙

有趣的是,人們對嶗山有老虎的推測、想象,竟然和山上幾處奇峯怪石的虎般模樣,巧妙地結合成一處處具有特殊魅力的名勝。那飛虎崖的崖頭,宛若一頭猛虎飛撲而下,石虎山的整個山頭似虎蹲踞,由於當地經常風過鬆林,聲若虎嘯,這處勝蹟也稱虎嘯峯。而據《嶗山志》記載,在老虎山西坡,正對着南嶺村的半山腰裏,有一塊兩米高的巨石,石上矗立着2.5米高的大石,石頭呈淡淡的紅灰色,遠看極像虎頭,額上“王”字清晰可辨,故名“虎頭石”。虎頭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由九個山頭連成的山峯,老百姓叫它“老虎山”,又叫“九頂山”。

此外,在膠東半島,還有許多帶有虎文化色彩的地名,比如,蓬萊市的虎路線鎮、虎路線鄉、虎路線村,其村史悠久,始建於明代。又如,日照市虎山鎮虎山鄉虎山鋪村,也建村於明代,村名源於當地有座虎山。

武松打虎處

山東省的虎地名、虎故事,膾炙人口的還有武松打虎的陽穀縣。

武松打虎的故事,發生於陽穀縣城以東16公里的張秋鎮景陽岡。據《陽穀縣志》記載,景陽岡附近,原有九嶺十八堌堆,景陽岡在東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間,自古至今,到景陽岡旅遊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少是知名學者或書法家,他們在此題字賦詩,經整理後刻石立碑,經過多年積累後形成碑林。

碑林附近,還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虎嘯亭、武松廟、虎池等景點。其中,最重要的景點為景陽岡村“武松打虎處”,它的篆字名碑立於宋代。

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筆者曾漫遊這處名勝,當時風起雲湧,樹木搖晃,不禁想起《水滸傳》描寫的“……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一切一切,不禁浮在眼前,堪稱壯美!

在齊魯大地,以虎命名的地名還有多處。比如,嘉祥縣城南10.7公里虎頭山村,村名源於當地有座虎頭山;利津縣境東北部虎灘鄉黃河的虎灘嘴,虎灘鄉還有個東虎村,懸崖狀如虎頭,故名;沂南縣界湖鎮的虎屯頂,海拔631米,相傳,“有虎常踞其上”,故稱虎鐏頂,後改今名;寧津縣虎皮張鄉的虎皮張東村、虎皮張西村;平陰縣二虎廟,廟前有兩尊石虎;平陰縣東阿鎮的虎窟山,海拔250米,山因虎窟洞得名。“虎窟秋風”為東阿八景之一;曲阜市的龍虎街,街西有個巨大的白虎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86 字。

轉載請註明: 齊魯大地帶“虎”的地名知多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