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系列文藝黨課活動長寧區專場今天下午在虹橋藝術中心舉行。文藝黨課以“人民文藝為人民,紅色精神譜芳華”為主題,結合了長寧區自身紅色文化的特色內容,分為“傳承在足尖”“旗幟在心中”“追夢在路上”三個篇章,演“講”結合,分享初心與使命。
“平時的黨課都是通過視頻、課本,以文藝的形式上黨課,感覺對黨的認識更貼近了。”全國抗疫最美家庭、上海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主治醫生劉巖紅和家人來到現場。她説,疫情之後,對黨員衝鋒在前的精神感觸更深。“醫護和病患一開始都有恐慌情緒,但身在其中顧不了這麼多,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平常心面對。1月15日發現上海首位病人時,正好是我當班。‘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關鍵時刻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
把根植在每一個英雄心中的信念傳遞給後浪
自今年年初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現場,奔赴抗疫第一線的長寧區援鄂醫療隊成員、長寧區精神衞生中心護士長楊慧青為觀眾講述了那場非同尋常的“戰疫”經歷。長寧援鄂醫療隊員共22人,分別入駐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主要承擔着醫療救治、臨牀檢驗和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他們捨生忘死,在疫情中逆行而上,還有六名援鄂醫療隊因表現突出,在火線入黨。“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高高飄揚的黨旗,用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插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也根植在每一個援鄂醫療隊員、每一個見證這場戰疫的人的心裏。”楊慧青激動地説。
本次文藝黨課,總書記曾在兩會上點贊過的“追夢人”——長寧區“小巷總理”朱國萍和扮演過“小巷總理”的滬劇藝術家陳甦萍也在舞台上相會。陳甦萍現場演繹了《小巷總理》選段,朱國萍則講述了《總書記來到我們長寧》,分享小康路上共同追夢的感人故事,彰顯長寧區精細化的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退休後的朱國萍不僅通過網絡媒體繼續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還通過工作室培養更多年輕人成為‘小巷總理’。她説:“前浪要帶領後浪跟上,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四史”學習對文藝事業是一種傳承
“‘四史’學習對芭蕾事業來説,是一種傳承。我是看着石鐘琴老師優美的舞姿,聽着‘北風吹’的旋律長大的,也可以説正是這出《白毛女》指引我走上了芭蕾藝術之路。”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現場動情講述了《足尖上的傳承》,追溯從1964年的第一代“白毛女”到如今團內20多歲的“喜兒”如何代代相傳。“繼承‘傳家寶’《白毛女》是我們的驕傲,我們也會繼續用世界的芭蕾語言講好中國故事。藝術家以文藝形式展現黨課,是一種活的黨課,對我自己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黃蒙拉深情演繹了《金色的爐台》。《金色的爐台》是上世紀70年代作曲家陳鋼根據歌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改編的名曲,抒發了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的豪情壯志。樂曲中激情澎湃的音樂至今深深的震撼着人們的心靈,讓人彷彿置身於那火紅的純真年代。
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則帶來京劇《黛諾》選段。“京劇有許多家喻户曉的紅色題材現代劇目,《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我看着這些戲長大,對《紅色娘子軍》裏的吳清華印象太深了,《紅燈記》也經常唱。”史依弘説,今天為觀眾帶來的《黛諾》講述一位雲南景頗族姑娘為解放軍解救後,共產黨如何給了她新的生命,在分享這段新中國歷史的同時,她也表達自己的感恩和感動,“對紅色題材的劇目我非常有激情參與。”
以先輩精藝報國的理念,構建平台彰顯文化自信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百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中華民族的巨輪從這裏開始新的啓航。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蔡金萍在現場帶領大家重温了由宋慶齡同志於1949年創作的《向中國共產黨致敬》,“我們每年都會去位於長寧區的宋慶齡陵園向先生致敬,每年帶年輕演員走這條路,就是為了不忘初心。”
近年來,長寧區以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抓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全球卓越城市和長寧國際精品城區建社。作為“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位於長寧區虹橋路1398號的程十發美術館去年年底在長寧區全新落成。副館長呂明以程十發的一份入黨申請書,宣講了老藝術家的拳拳愛國之心。“1996年,程先生將半世珍藏的122件歷代書畫精品無私捐獻給了國家,以供後人們參考研究。這是程十發先生精藝報國理念的最好詮釋,他曾説:‘這些藝術品都是屬於人民的,我個人保管是暫時的,現在我把它們交還給人民,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心願。’這些無價之寶曾經給程十發先生帶來無數巧思妙想,他把自己一生的珍藏和一位書畫家熱愛藝術、熱愛國家的赤誠之心一起獻給了祖國和人民。這是一代宗師的開闊胸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愛國之舉。今天,程十發美術館在繼續發揚、傳承他愛藝愛國精神的同時,希冀以程先生這樣卓越開明、大氣謙和的標杆人物為引領,構建出一個能與世界藝術對話的平台,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策劃的“四史”系列文藝黨課自9月25日起已下基層到社區,在靜安區大寧劇院及虹口區上海郵政博物館舉行,以“追尋‘四史’足跡,傳播紅色文化,展示經典文藝,汲取信仰力量”為主線,聚焦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同時,彰顯上海城市品格。
圖片來源:蔡晴攝影
作者:吳鈺
編輯:張禎希
責任編輯:王雪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