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紅色故事講得“身臨其境”
【文旅快評】
隨着“七一”臨近,人們學習革命歷史、感受革命文化的願望日益強烈,參觀革命舊址、紀念館、博物館蔚然成風,紅色旅遊如火如荼。
在上海的中共一大紀念館等紅色景點,許多人心懷崇敬而來,面向黨旗,在初心始發地重温入黨誓詞;在革命聖地延安,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等景點遊客爆滿;在遵義會議會址,遊人如織,剛剛脱貧的村莊裏,鄉村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不少遊客在參觀學習中感受歷史鉅變。
近年來,紅色旅遊一片火熱,景區和線路不斷增加延伸,旅遊產品不斷豐富,旅遊人數持續高速增長。從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4.1億人次,數據背後,許多紅色景點成為遊客重温激情歲月、感懷時代變遷的體驗地,成為年輕人聆聽紅色故事、致敬英雄模範的“打卡地”。
紅色旅遊火熱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廣闊前景振奮人心。然而,產業發展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也不容忽視。不少經典旅遊產品單一、講解套路化,遊客沉浸體驗不足;個別景點,疏於管理,盲目經營,使紅色旅遊偏離正確航向;還有一些紅色景區發展思路較為傳統,對互聯網等資源挖掘利用不足,難以支撐產業未來發展。
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產品一個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僅是旅遊產品,更是文化工程。因此,紅色文化和紅色旅遊天然相融。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文明大國,波瀾壯闊的革命和建設歷程,創造了何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寶庫。要通過豐富多樣的旅遊樣態,把人們帶到歷史的情境,在想象和共情中,內化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記憶和紅色基因。
一方面要挖掘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資源,一方面更要講好紅色旅遊故事。要苦練基本功,把故事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讓愛國主義精神和優良傳統作風潤物細無聲般沁入人們心田。
在發展方向上,要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中華民族傳統節慶,依託革命文物資源組織開展重大紀念活動。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運用市場機制開發更多文化創意產品,促進文化消費。打造紅色旅遊品牌,推出一批研學旅行和體驗旅遊精品線路,促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在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方面,策劃打造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要創新革命文物傳播方式,推進“互聯網+”革命文物,對革命文物進行全景式、立體式、延伸式展示宣傳,傳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
在具體舉措上,可以針對特定人羣,定製旅遊線路,比如對於學生可以促進研學遊結合,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雙贏;還可通過建設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管理平台、開發VR和AR體驗產品等手段,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發展紅色旅遊,要站在文化發展戰略高度,追根溯源,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跡,找到流淌在我們血液裏、滲透在我們骨子裏的紅色基因。
此外,還要強化“紅色旅遊+”模式,充實豐富紅色旅遊內容,將綠色山水、古老遺存以及特色資源的優勢綁定在一起,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體的大旅遊格局,讓遊客有更多體驗式項目,讓更多遊客可以留下來、住下來。
(作者:李 慧)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