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中國開始發放糧票,那麼,1966年"伍市斤"的通用糧票放在現在的價值是多少呢?
糧票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85年代這段時期裏中國所特有的一種憑證,那時的糧票相當於是一種有價的證券。由於當時中國正處於糧食缺乏的時期,糧票便作為一種購買糧食的憑證出現了。
除了糧票,中國還實行的票證有布票、食用油票等。糧票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存在了四十多年,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已經脱離了物資匱乏的時代,因此糧票也就漸漸不復存在。
事實上,中國並不是最早採用這種憑票購物的方式的。中國進行革命之前蘇聯就進行了"十月革命",不論是中國還是蘇聯,在革命後都出現局勢不穩定的狀況,各種內亂導致商品的短缺,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想辦法將商品進行有計劃的分配。
1916年,蘇聯就發行了鞋票,這是蘇聯發行最早的票證,比中國糧票的發行早了將近四十年。除此之外,美國也曾因為商品短缺而在二戰期間發行票證。
糧票是一種歷史產物,印製精細,日積月累的歲月的痕跡使得糧票日益稀少,因此很受收藏者的青睞。
新中國最初成立之時,由於剛剛經歷過炮火的洗禮,物資便十分稀缺,因此糧食也就無法提供足夠的供應量。1953年中央決定實行糧食的統購統銷,1955年之後,糧票便以掩耳不及迅雷之速普及。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家進入了"度慌期",糧食供應已經嚴重不足,甚至原本憑着票證可以購買到的物品也無法供給。
隨着改革開放,緊缺的物資開始有了好轉的傾向,票證制度也開始逐漸鬆動。1984年,深圳市首先取消了票證。
初初決定取消票證時一度引起了"是否會買不到東西"的恐慌,但是當居民發現這種票證取消的轉變使得購物更加方便之後,這種恐慌就不復存在了。
在經過幾年在多地的試行之後,1933年票證正式在全國都取消了,從此中國人民脱離了"憑票購物"的時代,糧票等票證也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糧票在中國從發行到取消這一系列的經歷是見證了中國從物資匱乏極其貧窮的時代漸漸走向富裕的時代,從這一點看來,糧票是見證了一段歷史,也見證了中國的成長,如果糧票擁有生命,它也一定會為自己的存在感到自豪,為中國的發展感到自豪。
其實,糧票本身的價值並不大,它只是一種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是憑着糧票可以購買國家牌價的糧食,也就是説,糧票成為了一種有價證券。隨着中國取消糧票,糧票就以極其迅速的速度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
近年來,這種"集糧熱"不斷升温,甚至是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也有花高價收藏中國糧票的情況發生,而這種糧票收藏的熱度在未來也會持續升温。糧票作為中國曾經的"第二貨幣",有效反映了中國在當時那個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因此有較大的收藏意義以及研究價值。
現在許多人認為,那些已經屬於"老古董"的物件是很值錢的,那麼在現在的收藏市場上,一張1966年的"伍市斤"糧票知多少呢?
1966年的全國通用糧票一共有四種面值,包括半斤、一斤、三斤以及五斤的面額。除此之外,糧票還有流通品和全新品之分。所謂流通品就是指曾經在市面上出現、流通過的,而全新品則是剛好與流通品相對應,全新品就是指還沒有在市面上使用、流通過的。
由於糧票是區分流通品與全新品的,所以糧票的收藏價值也是分全新品與流通品的。1966年的糧票在現在來看,全新品的價格在八十元左右,而如果是流通品,價格便會更低。如此算下來,單張的糧票其價格也就在十元左右。
其次,1966年發行的糧票之中"伍市斤"的面值的發行量是最多的,因此"伍市斤"的糧票也就最為常見,使用的頻率也是比較高的,這也就使得"伍市斤"的糧票在價值上相較於其他面值的糧票會更加低。
雖説糧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事實上糧票1933年停用,至今也不過只有二十七年的光陰,也就是説,在許多家庭中還是能找到糧票的影子的,因此糧票並沒有立刻變得像人們想象中的古董那麼值錢。
然而,現在網絡上出現一些宣稱一張糧票可以拍賣至上百萬的"謊言"。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沒有見過糧票,但是老一輩的人是使用過糧票的,尤其是一些老人在糧票取消之後可能是因為捨不得丟棄因此選擇將糧票收藏起來。
而老年人對於現在的物價以及現在的經濟發展可能不甚瞭解,與此同時老年人所接收到的信息也並不全面,因此許多老人可能真的就相信一張糧票價值上百萬了。
事實上"物以稀為貴",而糧票退出歷史舞台僅僅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還不足以讓糧票變得"稀有",因此糧票的價值一時之間也不足以達到上百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明清年代的古董距今已經幾百年價值才上百萬千萬,僅僅只有幾十年歷史的糧票怎麼會一下子上升到百萬的價格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糧票的收藏難度必然會提升,糧票在世間的"存貨"也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説糧票的價值也必定會持續上升,它還擁有不可估量的升值空間,因此糧票的收藏價值還是極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