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蹟尋蹤 | 一塔一廟一釣台,增江街南山古勝背後的故事你可知?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休閒

增江街西山村歷史悠久,遺存眾多,有傳統民居、宗祠、古塔、堤圍、廟宇等,其中又以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南山古勝最為有名。在南山古勝風景區處,鳳塔屹立於南山之巔,增江碧道從南山古廟門前穿過,防洪大堤“同和圍”仍在,南山釣台卻已湮沒於寧靜的增江河之中。如今,此處已成為鳳塔公園的一部分,是一處深受市民遊客青睞的休閒好去處。

南山古勝夜景

南山古勝牌坊

南山鳳塔

南山鳳塔對外免費開放,天氣晴好之時,不時有遊人登塔眺望。鳳塔呈八角形,外分七層,高32.8米,瓷磚牆,琉璃花崗岩地,紅黃塔頂,八角屋檐下各呈鳳頭,鳳頭黃嘴白頭青羽毛,朝着八個不同方向。塔門匾刻“鳳塔”二字,為清光緒二十五年增城知縣丁庸所題。

南山鳳塔

八角屋檐下有鳳頭雕塑

鳳塔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已有443年的歷史,後經歷數次重建。清咸豐六年(1856),鳳塔被損毀,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建,1998年再度重建。相傳,南山鳳塔的首度肅毀,事因清咸豐四年(1854)太平天國部將何六舉旗反清,進攻縣城,駐兵西山村。清軍鎮壓義軍後,把整座南山建築夷為平地,鳳塔亦難逃厄運。而鳳塔鳳塔重建的次年,即1900年,鳳塔又被當時的知縣敖式棲下令強毀。在近100年之後,幸得當地村委集資,從而徹底重建。

登上鳳塔可一覽增城全貌勝景

南山古廟

鳳塔山下,即是南山古廟。南山古廟坐東向西北,與增江河相望,廟內供奉北帝、觀音、太歲等。這裏常常香煙繚繞,遠近居民都喜歡到此進香祈福。與鳳塔一樣,南山古廟亦歷盡滄桑。據記載,南山古廟始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重修於清宣統二年(1910),被毀於1953年,重建於1992年。

南山古廟一側入口,遊人可從此穿行而過,到達南山古廟

南山古廟目前開放

南山古廟另一側圓形入口,仍保留青磚琉璃綠瓦建築結構

南山釣台

南山古廟圓形門旁,掛有“南山釣台遺址”石刻,該遺址於2010年被列入增城區登記文物單位。出門往左側的台階拾級而下,即可到達南山釣台遺址所在地。南山古廟的管理員蔡伯告訴小e,南山釣台遺址最多可以供8人在此垂釣。可惜如今因為水位上漲,已不可見。

“南山釣台遺址”石刻

紅色圓圈處為原南山釣台遺址,今已不可見

南山釣台遺址處,已看不到釣魚台

據瞭解,清朝年間,南山古廟與南山釣台是一個整體。南山古廟門前有一副石刻撰聯——“座上有山皆聳翠,門前無水不安瀾”,就藴含着南山釣台的傳説,該傳説於2020年被列入增城區第五批區級“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山古廟門上的撰聯與南山釣台的傳説有關

南山釣台的傳説

相傳,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增城縣城龜峯鋪高桂街林以良中舉人,後在廣西橫州任太守。任職期間,他回鄉時常來南山釣台遊覽。在一次招生授徒時,他撰了一幅南山聯“座上有山皆聳翠,門前無水不安瀾”來考學生,讓考生分別朗讀,試試能否讀對。因尋常七言聯音節都是上四下三,果然考生都把它讀成“座上有山/皆聳翠”,其實正確的讀法是“座上有/山皆聳翠”。

位於增江街1978電影小鎮的非遺生活館外牆上,寫有“南山釣台的傳説”

原來,林以良見到山的翠色映入座上,門前的溪水沒有波瀾,才寫出此聯,原意指的是:座上有翠,門前無瀾。秀才黎派、蔡宇按上四下三朗讀完後一想: 門前無水何來安瀾?便知讀錯了。儘管如此,林以良仍收他倆為徒。後來,這兩位秀才苦心攻讀,一個考上進士,一個考上舉人,成為清朝官員,一時傳為佳話。後林以良又贈詩一首:“誰作漁台枕碧灣,卻疑神斧鑿南山。一竿風月無邊趣,萬里煙波豈等閒。不管周車來呂渭,只妨漢使到嚴灘。江湖我亦歸休者,春鯉秋鱸伴醉顏。”從此南山釣台更加出名。

同和圍遺址

除了南山鳳塔、南山古廟和南山釣台這三個為眾人所熟知的古蹟外,在南山古勝風景區處,還有一個叫“同和圍”的遺址。同和圍是增城境內較早興修的防洪大堤之一,如今仍在發揮着作用。在歷史上,西山村水患較多。為治理水患,清嘉慶五年(1800),鄉賢蔡九傳率族人聯合鄰村修築增江堤圍。該圍全長4.5公里,捍衞耕地3000多畝和多個村落2000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修成後,取名“同和圍”,意為各村同心合力建成之圍。如今,同和圍遺址被列入為增城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

同和圍遺址

@增江街坊

歡迎加入增江街坊羣,這裏有權威的信息發佈,科學的知識普及,不定期發佈福利,還能諮詢、討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