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石上平潭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休閒

夢山之巔郵票景觀。 資料圖片

平潭風光。 資料圖片

福州至平潭鐵路開通運營。 陳啓迪攝(人民圖片)

平潭島隸屬福建福州,東海、福州、海峽,組成了它特殊的方位。平潭由126個小島和700多個礁岩組成,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19公里。島上地名多帶有山、洋、島、村、灣、墘等字。獨特的自然風光,人文風華,再加上近來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使它被譽為中國的度假天堂。

岩石是島上散漫的子民,構成了多彩景觀。平潭島石頭獨特,有品相,耐觀賞。億萬斯年,自然威力,時間磨洗,成就了平潭島上幾大岩石風景。“半洋石帆”雙峯聳立,“海壇天神”安卧靜穆,“南寨奇石園”宏富奇雅……無一不拜石頭所賜,千姿百態,靈性造化,留下了大自然的生命痕跡。

位於王爺山麓的“濱海公園”,有一處懸壁高聳的海岸,名為仙境,有仙人谷、仙人井、仙人峯等景點。高聳的山岩,小路崎嶇,石階蜿蜒,海浪喧囂,海風強勁。登高遠眺,湛藍的大海,飛翔的鷗鳥,波光帆影,悦心怡目。

忽然,近處濤聲如雷,從懸崖底部的巖洞傳來,如霹靂炸響,水拍石洞,捲起千堆雪,這就是傳説的仙人井?屏息往前,旁無依扶,井底幽深,石壁陡峭,測試眾人的膽量。與幾位同行小心前探,只見井底的海浪翻作一團,前浪湧起,後浪兇猛,撕扯撞擊,水柱高揚。導遊介紹説,“仙人井”是平潭島特有的“海蝕洞”現象,井深有41.7米,底部有兩個大洞通海,大潮時,巨浪可高達井壁中部,氣勢磅礴,這一奇景被當地人稱為“仙井吼濤”。

這一帶陡峭懸崖,綿延數里,岩石多為火山石。地殼運動、海水侵蝕使巖壁抽空,特有的倒灌反流,形成了海岸少見的高深“海蝕洞”。奇特、壯觀、驚心動魄,唯天人可為,故命名仙人井。傳説加演繹,才可解釋這自然的神奇。“造化鍾神秀”,留給人們關於自然力與美的想象與思考。

仙人不見,造化神功。

平潭島,多為火山岩石,石壘成山,聚石為景,礁石巖塊妝成各種生動的物象。其肖像逼真,雕像天成者,當數猴研島。

猴研島是“島中島”,一個花崗石的世界,所謂“光長石頭不長草”的海上石山。海風侵襲,種子在巖上存留不住,水分流失,根基不固,偶有幾許草木,也瘦骨伶仃。石縫中殘存幾株植物,天可憐見,掙扎生存。然而,一片泛金黃的巨大石山,匍匐在闊大的海天世界,湛藍與金黃,在天地間交織輝映,亮麗、鮮豔,純雅而高古。光光的島石上,雖缺少自然的生命,岩石卻以它另一種生命形態,展示出多彩和豐饒。

猴研島的制高點是夢山,為主島景點。頂端一堵大石,獨成山丘,秋冬之交,陽光強勁,放射出金黃光澤。一巨石橫亙於前,導遊説是島上的老黃牛雕像。為什麼是黃牛?是因為色彩,還是因為黃牛的秉性?回答説,也許兩者兼有。穩重、踏實、韌勁,是海邊人們的性格,也是海島人的生活嚮往。這裏的石山,取名夢山,夢裏依稀,有所寄寓。風雨如晦的年月,大海兇險無常,人們的夢想是,風調雨順,海清河晏。

在夢山之巔,一個郵票式的門框造型,嵌有中國地圖,上面“中國郵政”“68”的字樣醒目,數字代表此處與台灣最近的距離。郵票造型取自詩人余光中的名句:“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詩意情懷深植於幾代人心,淺淺的海灣,難以阻隔兩岸同胞的情誼。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這句民謠,説的是平潭的石頭厝。

厝,就是房子,普通民居。對於島上建築來説,岩石是天然的材料。平潭石頭厝,最早的已風雨百年,既有民國的大石頭厝,也可見清代中後期的老屋。石厝結構奇特,是研究閩南海洋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島石厝,結構簡單,做工簡易。石厝屋頂,條溝清晰,石塊壓實屋瓦,以防風雨沖刷,講究一些的,用水泥固定。最為稱道的是石頭的巧用,橫豎間距得當,大小視覺得體,不經意間,天成為別緻圖案。材質是花崗岩毛石或條石,灰白素雅。一般沿坡而起,有四扇厝、排厝、竹鎬厝的分類。老舊的房子,多是單層。一些石厝,在牆角收尾處,留有榫頭式的牆頭,好像沒有完工似的,當地叫“虎齒牆”或“留碼頭”,意為盼望出海歸來的船順利回家,也有的是因為經濟原因,留有後手,以便來日續建。給人以沒有完成的感覺,其實是有意為之,島上的民居文化,浸透着生活的智慧。

平潭的朋友説,如果從飛機上看,石頭厝點綴海岸景觀,如同一座彩色城堡。《環球人文地理》介紹説,平潭島的石厝,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彩色城堡。近年來,由於國際旅遊島的建設,這些古雅石厝成為旅遊者的打卡地,也吸引了一些有心人。

2015年初,台灣的林先生來到平潭旅遊,奇妙的建築、別樣的風情,特別是北港70多棟石頭厝讓他流連忘返,心有所動。他租了一棟石厝,改造為咖啡廳,置辦文創空間。之後,偶然聽説君山上有一處石頭,敲擊可發出動聽聲音,他幾番尋找,運回這些石頭,並從中挑選出10多個可以演奏的,編號、試音、練習,幾經嘗試,組成了一台特別的“音樂會”。2017年,這些“會唱歌的石頭”被搬上由東南衞視主辦的“華僑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一曲《茉莉花》引起轟動。從此,“平潭島的石頭會唱歌”傳頌一時。

沉默的石頭,有靈性,也是時間與歷史的證物。浩浩時空,悠悠歷史,關於平潭的前世今生,這些沉實、厚重的石頭最具有發言權。

殼丘頭,一個特別的名字,是平潭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平潭島上,自上世紀80年代起進行考古挖掘,殼丘頭遺址出土有20多個貝殼堆積坑和一座墓葬。初具規模的殼丘頭遺址與在建的遺址展覽館、遺址公園等,增加了海島的歷史分量。遺址公園對面,是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南島語族是東南沿海主要的南洋島國的特有族羣。作為實驗區重點文化旅遊項目之一,殼丘頭考古遺址公園以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為核心區域,深挖平潭海洋文化,以“旅遊+考古”打造文化旅遊新名片。(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