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樓,鎖江塔,琵琶亭……
文/姜苗林
早上九點多火車到達九江車站,旅行社安排送到準四星級的海棠酒店。略一休整,出門打車朝着九江岸邊方向駛去。其實早上火車是路過九江的,一橋飛架南北,只是在車窗裏面匆匆一瞥,看到了水邊的一座古樓,大致像是岳陽樓的姿態。也知道那肯定不是岳陽樓。古樓的姿態都差不多,見得多了,一時也分辨不清。路上先向司機小哥師傅打聽九江有什麼特色小吃?強調“小吃”是打算中午的時候嘗一嘗九江的味道。司機説:“九江有條小吃街過去挺火爆的,這兩年蕭條了。九江的大白魚是可以嘗一嘗的。至於哪個店做的有特色,這要看吃飯的時候哪家店裏麪人多。我們這裏飯店中午不怎麼火爆,要想吃得好還是要等到晚上。”
老生常談,等於沒説。“來的時候我在網上搜過,説是九江的蘿蔔餅還有些特色呢?”
“哦?”
車子送到九江邊上的潯陽樓前,司機揚長而去。正打算仔仔細細地逛一逛,看到門口卻堆滿了建築垃圾,原來潯陽樓正在修繕。管理人員説:“既然大老遠的來了,你們也是可以進來看一看的,就是有些亂,注意安全。”
那潯陽樓臨江而建,又靠近馬路,周圍施工圍擋,憋屈的很,一時也不知道哪個門是正門。抬頭看那潯陽樓:“雕檐映日,畫棟飛雲,碧闌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户牘(水滸傳語)”。樓裏面廳堂走廊處橫七豎八的,是木樑、是擋板,都刷過紅油漆,沒有聞到酒的香氣,倒是飄來了濃濃的油漆味道。在門口找到稍微空曠點的地方,在那幅宋時就有的對聯“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前拍張照片,算是到此一遊吧。
沿江由西向東去遠遠的看到一座古塔,也是臨江建在馬路的一側。走近古塔,周圍有古樹掩映,塔基之上,東南西北各有一個貌似水井的蓋子。古塔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塔為六面七級,白底灰磚,細微處可見匠人之功夫,檐牙處繫有風鈴。微風過後聽得到清脆的鈴聲。是為“鎖江塔”。抗戰時期,日寇曾炮轟此塔,卻屹立不倒。後經歲月滄桑,塔身略有彎曲,呈“香蕉狀”,在上個世紀末重新修繕。已經成為“九江古城之標記,地方精神支柱之象徵”。五六十字的“鎖江塔”介紹分別用了英、日、韓、俄四種文字昭示世人。得見此塔,必不枉來九江一遭——上個世紀末是到過九江的,至今已經沒有絲毫的印象。不要説古塔,城市中的任何細節都不曾記得。唯一能記得住的就是橫跨九江的大橋了。
不僅潯陽樓在修繕,濱江道大堤也在做着綠化。看那江面有些霧,江心有船緩緩駛過。據説今年九江段枯水期來得早,也是抓緊時間施工的好時節。繼續由西向東去,工地上的工人們已經開始午餐。三五工人圍在一起,快餐盒裏面的米飯就那麼一點點,另外還有點兒鹹菜或是青菜,南方民工的飯量那麼小嗎?濱江道對面的沿街住宅下面是一排小餐館,多數還沒有開門。一家“長腳私房菜”門面很是火爆。店老闆招呼坐下。看那菜樣照片花花綠綠的很是養眼,於是就點了五個菜。想要蘿蔔餅沒有,老闆推薦了一份韭菜餅。餅也就炸糕大小。估計這個地方的餅製作方式都差不多。餡與面合在一起,在油鍋上煎。只是餡兒不同罷了。小牛肉燉辣椒,聽着挺誘人的,看着紅紅的一層辣椒應該味道也不錯。嚐了一口,彼此面面相覷。還是另外幾個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合乎胃口。吃完飯才想起所謂的大白魚竟然沒有點到,看那菜譜上的照片,那魚的大小跟舌頭魚差不多。
吃罷午飯,意猶未盡,繼續往東去。在九江大橋下穿過,前面一座亭子。大概就是在火車上看到過的那座亭子吧。亭子居中,坐北朝南。抄手迴廊圍成一圈。中間是個挺大的廣場。沿街正中一塊卧石,上面寫着三個大字:“琵琶亭”。是劉海粟的手書。看着就過癮。那琵琶亭建在台基之上,上下三層。走進琵琶亭,年輕的工作人員説:“要買票的。”於是就多了一嘴問:“我去岳陽樓參觀,背過岳陽樓記就免了我的門票了。咱們這琵琶亭是不是也有這種待遇呀?背得過《琵琶行》的也可以免票?”不等年輕人回話,就從頭至尾學着江州司馬的樣子,昂着頭揹着手在大廳裏踱起了步子:“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那琵琶亭裏面是當年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客時的情景再現,湓江底濕,蘆花搖曳。一直背頌到江州司馬淚灑青衫。
小青年在一旁説:“大叔,六十五歲以上年齡是免費的。”
免費也好不免費也罷。《琵琶行》迴盪在展廳裏面,秋風秋色,早已穿越了時空。
3.2
壹點號 暢敍幽情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