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九才
出品 / 節點財經
近日,演員馬天宇在社交平台發文喊話攜程旅行,指出其涉嫌利用大數據“殺熟”,引發外界關注。馬天宇已經刪除了相關內容,但關於攜程的討論並未平息。
曾幾何時,大眾用户也深受某些軟件的“殺熟”之苦。比如經常用的比不常用的價格要貴很多,瀏覽一個東西次數多了,平台都可能偷偷漲價,這種行為對消費者來説非常噁心。
對於攜程來説,2019年時其曾被用户曝光其利用大數據殺熟,並因此還曾被消費者告上法庭。
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案例中,攜程老用户胡女士在攜程APP上預訂了舟山希爾頓酒店一間豪華湖景大牀房,價格是2889元。在此之前,胡女士累計通過攜程訂房30多單,消費逾10萬元,平均每單近4000元。此次住宿後,胡女士退房時,發現酒店工作人員只按照1377.63元開了發票。
此後,胡女士將攜程告上法庭,認為攜程存在“大數據殺熟”的侵權行為。
對此,攜程辯稱囤房加價屬於代理商“自主定價經營行為”,自身無任何責任與過錯。
其實,大數據“殺熟”雖然備受指責,但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也不少,很難有“實錘”。
其中,攜程所涉及的酒店、機票等,是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產品。機票有全價票和折價票,酒店和平台之間也會協議提供特價房,這類產品的定價受很多因素影響,所以有時會出現價格相差明顯的情況。
所以,此次攜程被吐槽“殺熟”,其實很難進行準確的判斷。
對於消費者來説,網購時最好進行“貨比三家”,及時查看酒店官網、不同OTA平台的價格。在你的心目中,攜程是一款什麼應用呢?歡迎留言評論。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