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長沙嶽麓山景區愛晚亭附近,一棵青楓因為樹葉金黃而成為網紅。組圖/記者張雲峯
近日,航拍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的紅楓。圖/記者謝長貴
12月6日,愛晚亭附近的紅葉吸引了不少市民來這裏打卡拍照
冬意漸濃,相較於其他地方,長沙的“楓”景似乎來得有些晚,美是極美的。
隨着大雪節氣的來臨,長沙開始進入多彩世界,紅的楓葉、黃的銀杏,不同植物呈現出不同色彩的季相變化,把長沙的冬天渲染得亮麗多彩。冬日裏的“葉子”暗香浮動,雖不似初春或盛夏,深淺不一的紅與綠,間或一片微黃和淺紅,顯得別樣嫵媚。手挽着手,和家人一起看遍萬千顏色,這大概就是這個季節裏最有愛的事情。
受強冷空氣影響,長沙氣温驟降,各處的秋色葉植物由綠變黃、變紅,楓葉也到了最佳觀賞時期。
有了暖陽的加持,市民紛紛來到嶽麓山打卡賞“楓”,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有近12萬人在愛晚亭拍青楓。另外,還有近1萬人在省植物園賞北美紅楓、楓香,還有的市民去了烈士公園看無患子和銀杏,也有的去了芙蓉中路、書香路上看梧桐。看來,大家對“葉子”的愛,都付諸行動裏了。
嶽麓山 網紅楓樹滿樹金黃
嶽麓山愛晚亭的旁邊,有一棵網紅楓樹,樹幹筆直,枝葉茂盛,整棵樹滿身金黃,遠遠望過去像一大團火苗,又像是一把半撐開的傘,在這青山綠水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旁邊的愛晚亭被映襯得古樸幽靜。
這棵楓樹約有40年的樹齡,品種為青楓,它位於山腳,比山腰和山頂的楓樹紅得稍微晚一些。每到這個時節,青楓顯得格外美。因為品種和樹形的緣故,樹冠較大,枝葉也茂盛,紅起來也特別好看,被稱為“網紅楓樹”。“跟別的楓樹好像不太一樣。”市民盛先生説,去年來嶽麓山愛晚亭的時候,就見過這棵楓樹,當時遊客都拿着手機拍它,他今年特地來這裏看這棵樹,“現在還沒到全紅的時候,不過金黃金黃的也好看”。
麓山景區管理處副主任劉贊介紹,這棵青楓是2018年移栽的,它還有個名字叫雞爪槭(qì),有三個變色期,初春的時候是嫩綠色的嫩芽,到了現在這個季節,葉子慢慢變成金黃色,稍往後再慢慢變鮮紅。劉贊預測,這棵樹的樹葉變紅應該就在這幾天,這棵網紅樹已經成了這兩年大家的打卡點了。
除了這棵青楓,嶽麓山其他的楓樹已經開始變紅,進入最佳的觀賞期,預計將持續到12月的中下旬。嶽麓山共有秋色葉樹種70餘種,主要有楓香、紅楓、柿樹、烏桕、臭辣樹、鹽膚木、銀杏、刺槐等,這些是湖南各處山林最常見的秋色葉樹種。
烈士公園 最耀眼是金黃無患子
説到無患子,它的名字有着特別的寓意。相傳,以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因此名為“無患”。
民間流傳一個傳説:漳州有一位老婦人,常年吃齋唸佛,每天燒香跪拜菩薩,一年四季,從不間斷。有一年春天,漳州連降大雨,山洪暴發。當大水衝到這位老人門口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粒無患子,落地生根開花,大水便繞道而走。別人的家被大水衝了,老人的家平安無事。從此,家家都在自家門口種一棵無患子樹,用來消災驅難,保佑平安。
湖南烈士公園內,種了很多無患子。從西門進入,路邊高大的無患子樹葉已呈金黃色,黃得格外耀眼,像一把把撐開的金黃色大傘。
無患子又名黃金樹,是彩葉樹種之一,這樣的黃金樹,烈士公園裏到處都是,除了西門這一整條路上栽種了,年嘉湖四周也種植了,樹高而筆直,黃葉順着樹幹像升到了天空中。
烈士公園奇石館的院子裏,還有幾棵年歲古老的銀杏樹,目前樹葉也變成了金黃色,落葉鋪滿了草坪,美不勝收。
農大 倒影美得像畫的水杉樹
湖南農業大學的“紅楓大道”聞名多年,每年秋天都有很多遊客前來學校拍照賞景,對此,大家已經一點都不陌生。
這條“紅楓大道”位於修業廣場後,緊挨圖書館北門。據介紹,這些楓樹是2010年從青島引進的,學名為美國紅楓,共有百餘棵,栽種在以彩色樹種為主的校園“紅軸”區。一到賞楓季節,整條大道五彩斑斕,漫步其間,宛若童話世界。很多網友將此處列為秋季長沙賞楓勝地之一。
今年,不少人還關注到,農大校園裏美麗的水杉林,它們呈現出豐富的顏色,有紅色、褐色、黃色,還有深綠色和黃綠色,連成一片,倒映在水中,像極了水墨畫的感覺。據農大的老師介紹,這排水杉林見證了農大的歷史變遷,1950年搬遷校址,當時的老師和學生種下了一排水杉樹,現在這片水杉呈現出一條漂亮的林冠線,倒映在由原來水產系基地改造成的寸草湖裏。
省植物園 有金錢松等150個品種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裏的北美紅楓在一週前開始慢慢變紅,楓香大道逐漸呈現最美的狀態。
植物園裏有着豐富的各色彩葉,包括楓香、銀杏、北美紅楓、紅楓、雞爪槭、無患子、鵝掌楸(馬褂木)、雜交鵝掌楸(雜交馬褂木)、金錢松、水杉、池杉、對節白蠟(湖北白蠟)、三角槭、櫸樹、臭辣樹、烏桕、黃柏等150多個品種。
秋色葉植物經霜後,樹葉由綠色轉變成紅、黃等其他顏色,色相變化明顯,使整個樹冠優美而炫目,漸漸冷清的季節因此變得活潑起來。
省植物園的專家介紹,如果早晚温差大,陽光充足,濕度適合,秋色葉植物的顏色將會得到完美體現。
本報記者黎棠長沙報道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