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長國慶假期,打算如何度過?是留在家裏休息,為節後繼續奮鬥養精蓄鋭;還是外出消費、到熱門景點旅遊,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又或者,要不要來參與體驗一些國慶“新民俗”?
關於國慶“新民俗”,近年來已有不少報道。如去年很火的吃“國慶面”,此外還有與國旗合影、觀看愛國主題電影、參觀紅色景點、緬懷革命先烈等。説到底,國慶“新民俗”的精神內核是愛國主義,通過“愛國主義+傳統習俗”,演變發展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羣眾喜聞樂見的愛國活動。
今天我們倡導國慶“新民俗”,因為它有助於準確理解國慶的精神內涵。國慶節是一個假日,理應伴隨着歡樂和祥和,但和清明、春節不同,作為新中國的“生日”,還承載着銘記國家歷史、聚攏民族向心力、激發民族復興力量的重要職能,顯得更加莊嚴、神聖。可能在少部分人眼裏,國慶節更多代表的不是一個重要的國家節日,而是一定程度上被片面理解成美食節、購物節、旅遊節……這樣無疑有違設立國慶節的初衷。歡度國慶,要過得舒適,更要過得有意義,因此要將愛國主義注入相關活動中去。例如,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到電影院休閒,今年的國慶檔就很值得期待,無論是展示“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女排精神的《奪冠》,還是聚焦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閲兵活動的大型紀錄電影《2019閲兵盛典》,都能在滿足觀眾視聽享受的同時,點燃大家的愛國情懷。
倡導國慶“新民俗”,還有利於上海發揮獨特的紅色資源優勢。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源頭”,目前對外開放的紅色場館多達數十家,不僅類型豐富,時間上幾乎覆蓋建黨、建國以來各個重要階段。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上海策劃開展國慶“新民俗”活動時,便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有底氣也有能力設計推出更多兼具教育紀念意義與民眾參與度、獲得感的活動。從2009年開始,每年“十一”清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都會舉行升旗儀式,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揮舞手中的國旗,同聲唱響《義勇軍進行曲》,目送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高呼“祖國萬歲”。為了更好串起沿途20多個人文景點,中運量71路在國慶前夕推出“最美上海紅色之旅專列”,並在車上發放“紅色導乘圖”,吸引不少網友留言説“假期一定要抽空去坐坐”。
在防疫進入常態化的當下,倡導國慶“新民俗”,還具有分流人羣、調節防疫壓力的作用。節前交警部門根據歷史數據和今年的出行特點,梳理出假期最容易出現擁堵的25處景點。屆時如果各地能因地制宜,精心設計各種“新民俗”活動,吸引周邊百姓參與,相信能起到一定的引導錯峯效果,間接減輕熱門地區的交通疏導與疫情防控壓力。
這個國慶長假,號召更多市民與遊客,在休息好、娛樂好、消費好之餘,適當參加一些國慶“新風俗”活動,大方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共同把這個國慶節營造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作者:葉松亭
編輯:葉松亭
責任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