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鉅變看福貢】“小康示範村”施底村的鄉村奮鬥進階路
村內的步道 殷潔 攝
俯瞰施底村 劉暢 攝
在怒江大峽谷的深處,怒江和赤主河交匯的地方有一座村莊,背靠坪攻山,怒江環繞村莊流過,在村口衝擊出一片細膩的沙灘,沙灘一側木質山間棧道蜿蜒向上,穿過茂密的樹林,越過飛流而下的山澗,向更遠處延伸。這是一個傈僳族和怒族混居的村莊,共有56户214人,在今年的3月中旬,施底村被評為了“小康示範村”。
48歲的施底村老支書福四三從施底橋上走來,從1996年起,福四三就在村委會工作,當年的生產幹事成為了今天的支部書記。而這座木板橋是施底村連接公路的唯一通道,孩子們上學從橋上跑過,青年人去縣城從橋上踱過,老支書也在橋上走過了自己的大半輩子。
通過這座橋,越來越多的遊客被美景吸引走進施底村,而村民們的思想和農產品也在走出施底村。
2001年,怒四葉的女兒在政府統一的勞務輸出工作中到深圳務工。女兒經常給媽媽寫信,但信件總是要一兩週後才能被送到怒四葉手中。於是,女兒攢錢為媽媽買下了村子裏的第一部手機,可是在大城市打工的她哪裏知道,每當電話響起,站在人羣中的媽媽卻不好意思接聽來自女兒的關心,媽媽太害羞了,生怕讓別人知道了自己有手機。
而現在,村民們早已人人擁有了手機。叮鈴鈴、叮鈴鈴......“你們幾位?想吃點什麼特色菜?”電話一響,島上傈家的老闆娘餘珍妹趕緊掏出小本記下客人的需求。這家今年年初才開始營業的農家樂,已經擁有了不少老客户。“坐滿的話就是4桌人,大概可以同時接待30人。”想要在這兒吃飯,都要實行“預約制”。“提前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好備菜,也免去了顧客白跑一趟的麻煩。”隨着村口沙灘和棧道的修建完善,來施底村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土生土長的餘珍妹知道機會來了。“開農家樂這件事,沒錢也要借錢幹,我對村裏的發展有信心。”週末是餘珍妹最忙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可以到達5000塊左右,比給別人打工強多了。”等生意穩定下來,餘珍妹還想把隔壁的房子租下來,打造成臨江包間,招待更多的客人。
施底村乾淨整潔的環境 殷潔 攝
施底村長長的步道 劉暢 攝
和餘珍妹一樣充滿信心的還有創業能手此路恆,曾經在外打工的他,虛心向工地上的技術員、機械員、施工員、電工學習,之後,帶着技術返鄉,組織村裏的年輕人一起承包工程,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不久後,他注意到建房需求大,用磚量也大,於是在村子裏辦起了空心磚廠。不僅方便了村民們的使用,減少了村民的運費成本,還給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這是他的第二次創業。如今,此路恆將創業眼光投向了草果和重樓。“雖然回報時間長,投入也比較大,但是我相信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後我想要發展到100畝的種植面積。”目前,施底村掀起了種植熱,重樓、黃連、石斛、草果出現在了村民們的地裏,敢想更敢做是村民們的致富秘訣。
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環境。走在施底村內,每家每户門前都掛上了“門前三包”牌和“垃圾不落地,施底更美麗”的宣傳標語。門前不留垃圾,屋後不放雜物已成為了村民們的行為習慣。村民們還自發編織了漂亮的竹筐掛在村內和棧道上做垃圾桶使用,村裏還修建了兩座統一標準的旅遊廁所,繞着後山的環福步道成為了村民們茶餘飯後散步的好去處,可以説,今日的施底村已經大變樣了。
“我們計劃在這座橋的原址修建一座新的鋼架大橋,到時候我們施底村通向幸福生活的路將會更將寬敞。”福四三指着施底橋説道。
雲報全媒體記者 殷潔 劉暢 李壽華
福貢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