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古時內陸行船,可能最不願意遇到湖蕩,危險係數加大,受天氣原因影響很大,還有例如太湖那種超大湖泊,會迷失方向,畢竟內陸船的水手不像大海那種水手。就連我小時候,那時候出門就靠掛梢機船,當開到蕩裏感覺完全不一樣。?濟寧“南四湖”段的京杭大運河是五,六十年代開挖的,年長的都知道叫“毛河”,老運河航道在湖裏,古代通航時也沒有現在的“四湖”,只在下游段有微山湖,湖面積常年是不固定的,水到哪兒湖就到哪兒。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邊看歷史地圖邊説。 除太湖外,是先有運河後有湖。不是運河傍湖,而是湖傍運河。 過程是:挖掘運河的泥土堆成河堤,西側河堤阻隔上游洪水入海,便在低凹處形成湖,也就是説:湖泊都形成於上游(即運河西岸)。而下游(東側)洪水可照常入海,所以東側無湖。 太湖水位靠邊處較淺,中心湖區走船是可行的,為何走城中運河不走太湖呢?其主要原因是;風大浪大一船舶經不起風浪,二是解放前太湖中有湖匪,輕則破財,重則性命不保,別看他們白天是漁民,夜裏可是強盜,元潮滅亡後有很多韃子逃避被殺,都改名換姓潛入太湖,明裏打漁暗中是湖匪。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現在的大運河僅到微山湖為止,所用水源來自淮河水系,正常水位在10米左右,可通行百噸以上的駁船。微山湖以北到東平湖段斷水。原因有二:一是南宋末年金人不懂水利,任黃河水奪淮入海,將黃淮之間的地面抬高了十幾米。元明清三代東平湖一段每年都要清淤。二是隨着黃河歸現道後來水減少,東平湖失去了調節下游水位的能力。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水資源保護的需要,運河水位高了就需要排水,水位低了就需要調水,河流面積遠小於湖泊的面積,調節相同高度的水位河流的需水量遠小於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湖泊是重要的自然生態圈,船舶的航行會嚴重破壞湖底生態,影響漁業資源。降低運行成本的需要,河水會帶來泥沙,湖區範圍大泥沙含量也大,相比河道而言湖區航道更容易淤積,航道被阻塞就需要花錢清淤,因此,依靠湖區另開單獨的航道初期投入較大,但長期運行成本較低。四歷史遺留因素,早期的運河大多是穿湖而過,給湖邊的商埠帶來了繁榮,歷朝歷代重修運河都必須考慮將延線城鎮串聯起來,慢慢的運河航道從湖中間深水區向岸邊靠攏,最終脱離了湖區自成一線。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湖泊在河邊上的作用是什麼?當河水漲,湖泊就是泄洪區,當河水弱,湖泊就是輸水區,作用在於調節。為什麼要挖了湖泊做河道,然後再重新挖湖做儲備區?另外兩個次要原因:一個是颳大風,特別是冬春之交,華東大平原,西伯利亞寒潮特別厲害,風速很大,如果湖中間行船,風浪太大,容易翻船;其二是小股匪盜偷竊搶劫船舶,如果在湖中間,軍隊不能快速支援,而在河道里,即使搶劫成功也容易追繳!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運河山東段、北京段斷流多少年了吧。到時真能恢復通航也可考慮設置運河船班哈。長途(考慮到船的運行速度,純粹當交通工具己不具現實意義了)可以旅途光觀為主導(類似現今有旅遊公司組團以整列火車為交通工具,同時火車也是睡覺過夜場所的方式巡遊四方),艙位設制定位可相對高端,講究舒恰舒服,讓人感到乘座這種船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可串起運河沿途各地風景名勝,且也乘船欣賞運河風光。這樣的夢想不知將來有否現實意義哈?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1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杭大運河為什麼不直接利用湖面作航道呢?人工開挖有什麼好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