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附近有一座“無樑大殿” 獨特建造方式傳説是魯班傳授

香山附近有一座“無樑大殿” 獨特建造方式傳説是魯班傳授

無樑殿又稱旭華之閣,位於北京香山南路團城西南側,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是一座全部用磚石壘砌成的無樑大殿。此處是當年乾隆皇帝敕建的寶相寺,原有牌坊、圓廟、方廟、香林室、旭華之閣等建築,現僅存主殿旭華之閣及寶相寺御製碑。

無樑殿為琉璃樓閣,坐西朝東,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金碧輝煌,宏偉壯觀。大殿圈門上嵌有石刻橫額,為乾隆皇帝親筆所題“旭華之閣”。殿內立有石碑兩塊,左面鐫刻文殊菩薩的畫像及乾隆三十二年的乾隆皇帝御筆題詩;右面是乾隆二十七年立的御製寶相寺碑。殿內正中供奉文殊菩薩塑像。

關於寶相寺無樑殿的興建,在當地民間流傳着不少有趣的傳説故事。

一年深秋,乾隆皇帝來到西山看紅葉,住在卧佛寺。他站在山上

舉目一望,只見遍山的紅葉火紅火紅的,就像一片片彩霞。乾隆高興了,就命太監備輦,他要親自到各處巡遊一番。

他從卧佛寺起身,一路上前呼後擁,直奔香山而來。南行了幾里路,正好來到了半山腰,乾隆非要下輦不可。這裏可沒有紅葉,也沒有松柏,而是一片荒山禿嶺,長着幾叢雜草。太監怕掃了皇上的興,忙上前跪奏道:“啓稟萬歲!此處不宜停輦。”乾隆早就悶得慌了,聽了太監的話就發了火。他説:“香山處處山清水秀,綠樹葱鬱,這大好景色豈能不看?”太監見攔不住他,只好停輦。

乾隆興致勃勃地走下輦來,一下子怔住了:不見松柏和紅葉,只見荒草、亂石,是個五穀不生的地方,頓時興致全無。可又礙着臉面,便心生一計,想掩眾人的口舌。他轉身對太監説:“朕早知此地荒涼,與卧佛寺不同,才帶你等前來觀看。”大夥不敢搭言,只得洗耳恭聽。一個太監迎合着乾隆説:“皇上如此聖明,就在這塊不毛之地留個紀念吧,讓奴才們常記不忘。”乾隆一聽,忙就坡下驢,説道:“朕此番下輦,正有此意。”傳旨:“命工部在此處修座‘無糧殿’。”説罷,忙起駕回宮了。

皇上一走沒事了,聖旨傳下,急壞了一夥大臣。“無糧殿”自然是指在五穀不生的不毛之地修的大殿。可怎麼修呢?合計來合計去,誰也不知道“無糧殿”該修成什麼樣子。

沒幾天,這件事讓劉墉知道了。他想了想説:“諸位大人,不要憂慮,請問那日聖上是口諭還是手諭?”大夥都説是口諭。劉墉説:“我們何不來個‘偷樑換柱’,把糧食的‘糧’字換成個房梁的‘梁’字,建上一座無‘梁’殿?聖上去查看,也不會怪罪呀!”大夥眉開眼笑,都説這個辦法好。

開工後,起先工程進展順利,可眼看要完工了,卻因為大殿沒有梁,上不了頂子;再説沒梁,就得先造好頂子,可大殿那麼高,頂子又那麼寬大沉重,怎麼上去呀!這可難住了掌工的。活兒幹不下去了,只好停工。可這是皇差呀,誤了工期是要殺頭的!那掌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有一天,工地上來了一個老頭兒。看上去滿臉皺紋,頭髮又長又亂,穿的是破衣爛衫,彎腰駝背還趿拉着兩隻鞋。這分明是個窮要飯的。可他卻説要見掌工的。掌工的正着急呢,哪有功夫見他呀,可又覺得這人有點兒奇怪,就叫他進來了,問他有什麼事。老頭兒説:“我不要工錢,請您賞口飯吃。”掌工的覺得可笑,心想,您也不瞧瞧,您那一大把歲數,能幹什麼呀,還工錢不工錢呢。可他怕老頭兒再磨下去耽誤工夫,就説:“得了,看你老不死的,賞你口飯吃吧!”

老頭兒留下了,活兒是一點兒不幹,就坐在太陽地裏拿蝨子,好不自在。到了飯點兒,老頭兒卻趿拉着鞋先到了。那時候都是小徒弟給師傅端飯。一個小徒弟給老頭兒端上了窩頭鹹菜,老頭兒吃了一口説:“這菜不鹹吶,得多加兩層鹽!”小徒弟和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心想,這老頭兒不幹活兒白吃飯,還挑眼。掌工的心裏正煩着呢,順口説了一句:“加鹽,不鹹給他加鹽。”

香山附近有一座“無樑大殿” 獨特建造方式傳説是魯班傳授

第二天,又是吃飯的時候,老頭兒照樣先到。大夥兒都煩他,離這個怪老頭兒遠遠的。這回小徒弟也故意戲弄他,別人都吃半天了,才最後給老頭兒端飯。等大夥吃完飯,老頭兒卻沒影兒了,只見地上扣着一個碗,旁邊一個窩頭斜架着兩根筷子。小徒弟生氣地説:“這老頭兒真不知好歹,白吃飯還糟蹋咱們。”蹲下身子要拿窩頭,被掌工的一把拉住,“慢點兒,這裏頭有蹊蹺······”掌工的低頭思量了一會兒,豁然開朗,大聲説道:“這是魯班爺顯聖!救了咱們了!”

原來,老頭兒説“多加兩層鹽”是暗示他們大殿要多加兩層檐子,無樑也能承受房頂的重量;碗邊窩頭架筷子是告訴他們在大殿旁堆土,再架上木棍,把屋頂運上去。就這樣,大殿果然順利地按時竣工了,

魯班爺的故事也傳開了。

而今,站在西山森林公園門口眺望無樑殿——旭華之閣。它以特有的建造方式,百年不倒,風韻尤存,依然屹立在北京香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作者 趙其輝

流程編輯:丁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3 字。

轉載請註明: 香山附近有一座“無樑大殿” 獨特建造方式傳説是魯班傳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