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中的“工筆”,有着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在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在京展出之際,“中國美術館典藏曆代工筆畫展”也於4月16日起在中國美術館同期亮相,精選從宋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進行展示,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此展從中國美術館館藏的工筆畫中精選出數十件作品,時間上涵蓋宋、元、明、清、近代、現代、當代;題材上包括人物、花鳥、山水,系統梳理由古至今工筆畫的創作理念、表現技法和審美旨趣的發展流變,不僅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畫“盡其精微”的手段,詮釋“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等命題的美學內涵,同時也反映了中國美術館豐富而有序的收藏特色。
採芝圖 仇英 中國畫 明代
一對牡丹花亭亭玉立,枝頭盛放,其後的嶙峋奇石上棲息着一對喜鵲,這幅宋代的《牡丹雙喜圖》,是展覽中“年歲”最大的一件。明代畫家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唐寅被稱為“吳門四家”,擅長山水、人物,此次展覽亦展出了仇英作品《採芝圖》,畫面主體為中部右側立於巨石之上的一位文士,神態安詳,衣襟飄飄;下部虯松盤曲葱鬱,一童子正專著採摘靈芝,旁有流泉穿巖而出;遠景青山逶迤,充滿詩意。
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因將歐洲的繪畫品種和方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頗得皇家青睞。此次展覽中的《九鶴圖》,郎世寧參照西洋繪法,繪出九隻羽毛絢麗豐潤的仙鶴繞松而嬉的景象。此畫用筆、用墨、敷色等與傳統中國繪畫有較大的差別,以明暗渲染出立體感,造型準確,質感逼真,可見其高超的寫實技巧。
九鶴圖 郎世寧 中國畫 清代
進入二十世紀上半葉,於非闇為北方工筆花鳥畫的重要代表,與畫家陳之佛有“南陳北於”之稱。本次展覽展出了“南陳北於”各自的代表作,其中《玉蘭黃鸝》是於非闇晚年創作的作品,畫家用石青為底色,烘托玉蘭和黃鸝鮮明清麗的色彩,展現出藍天映照下一派晴空萬里、鳥語花香的大好春光。展覽還展出了齊白石創作於1920年代的《芙蓉蜜蜂》等工筆畫佳作。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此次展覽既是為了配合、呼應同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也是旨在通過梳理出相對長期的中國工筆畫時間線,讓觀眾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工筆畫雖然經歷了與外來藝術的碰撞、學習、交融,卻始終守護着“寫意”這一脈心燈,代代相傳。展覽將持續至4月25日。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藝綻 | 記者 王廣燕
編輯 金力維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