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遊|泉水清清:騎行遊
文/泉水清清
騎着賽車離開繁華喧囂,沿着寬闊的川西旅遊環線,我和妻子一路觀山望景、有説有笑,不知覺間騎至目的地。
過了幾個彎道,一派別有洞天的丘壑美景突然映入眼簾。“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我不禁吟誦起唐代詩人裴迪的這首詩,驀然激起對“胸有丘壑”的人生感悟。
放眼四周,羣山環繞、連綿起伏,森林茂密。我非常熟悉這裏的地理位置,疊嶂的山巒東連仙台山,南挨寒山,北接四河山,西靠高家山,可謂山外有山,山山相連,形成一道道美麗的屏風,故稱錦屏山。
仙台山道觀是鶴鳴山道教發源地的分支,道觀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迄今600多年。高家山至靜惠山一帶,是蜀漢名將趙雲駐防的九寨連營遺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高家山山頂上有座瞭望台,名為望軍樓。當年趙雲憑藉這得天獨厚的制高點,瞭望山下一馬平川的戰場,指揮千軍萬馬與敵作戰。
我倆邊騎邊遊,四處張望。妻子的方向感和記憶力真強,手指右前方一處地帶説,那個位置是里仁場,我倆曾在1990年代來過。里仁場曾是一個古老的小場鎮,始於宋代,距今有1000多年曆史。該場是一個農貿集市,大邑古城至崇州懷遠古鎮的一條茶馬古道,就要經過這裏。雖然地處偏闢,但每到逢場天,還是比較熱鬧,人們來此貿易、歇腳或歇店。場內有一條青石板小街,街兩邊有鐵匠鋪、裁縫鋪、棉布店、飯館、茶館、酒肆、客棧,還有給馬蹄釘鐵掌的店子。滄海桑田,如今,里仁場已不復存在,只剩遺址。
繞過一片樹林,眼前是廣袤的平原地帶。不遠處有個由山中交錯的溪流彙集而成的天然湖泊,走近湖邊,但見如鏡的水面映襯着藍天白雲。三五成羣的白鷺此起彼落,自由飛翔。湖光山影,秋波澹澹。湖邊的蘆葦隨風搖曳,讓人觸景生情,不由想起詩經裏“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妙詩句。湖邊上有三三兩兩的人在垂釣,臉上是悠然自得的神情。
我們將賽車放置路邊,漫步而遊。穿過林盤,路過果園,走進花園、草坪,令人心曠神怡。
遠遠望去,東、西、南方向各有一處灰瓦白牆,極具蘇州園林灰派建築風格的民居羣落引人注目。路過的一位大爺告訴我,這裏環境自然,空氣清新,安寧幽靜,他喜歡過這種的隱居生活。他愛好書畫,安靜能產生創作靈感。
走近一片葱綠的菜地,地裏的各類蔬菜瓜果應有盡有。數十人在田間除草施肥,挑水澆萊或採摘瓜果,好一派忙碌的勞動場景。一位大姐告訴我,她們是附近的村民,來農場打工,每月可掙兩三千元。説話,她的臉上盪漾着愜意的笑容。的確,文化旅遊與振興鄉村的融合發展,給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來此一遊,我和妻子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覓當年我們走過的足跡。那年,我們一羣風華正茂的青年,揹着行囊,唱起歌兒,順着錦屏山邊的一條機耕道,豪情滿懷地來到這偏僻的山溝裏安家落户,開啓“新農民”的人生之路。
我們40多名不滿18歲的年輕人精力旺盛,幹勁十足,在這片土地上春耕秋獲。歌聲、笑聲盪漾在田間地頭、農場內外,大家如同兄弟姐妹,十分和睦。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日子裏,相互結下了友誼,有的還收穫了愛情,我與妻子的初戀就是在將要離開農場時開始的。桃林中、山溪旁、山巒上,無不留下我倆的足跡。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當年的農場已蕩然無存,我倆初戀留下的足跡也消失得毫無影蹤。存留在腦海裏的是刻骨銘心的回憶,對當年的生活和這裏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無不印象深刻。50餘載,今非昔比,故地重遊,感慨萬端。
時至中午,我倆仍興致盎然地四處遊覽。妻子仍舉起手機不停拍攝,幾乎將電量耗完。“大邑堪稱西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裏稱得上是城市裏的森林公園和世外桃源。”讚美由衷地從我心底發出。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啓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説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説”。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户名、開户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確信息、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