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石斛石上開
五月正是金釵石斛花盛開的時節。
孟夏的赤水旺隆鎮紅巖石斛科普示範園,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茂林修竹蒼翠欲滴。曾經的亂石山坡,依山就勢建起1000餘畝金釵石斛種植基地。沿着山道拾級而上,一團團一簇簇白裏透紫的金釵石斛花,在暗紅色的丹霞石上競相綻放。一大早就上山採摘石斛花的紅花村村民馬廷坤、黃英夫婦,各自揹着滿滿一揹簍金釵石斛花,沿着山路有説有笑的迎面走來。
“我們倆一天能採收100來斤鮮花。花開三天就必須收下來,白天採花,晚上烘烤,這幾天忙得覺都沒得睡。”29歲的黃英見到記者很是健談,馬上要加微信請記者幫助宣傳。二維碼一掃,她的微信名竟是“金釵石斛”。“金釵石斛就是我,我就是金釵石斛!”黃英笑着説。
黃英家種的金釵石斛今年能收三四百斤鮮花,用傳統烘烤方法可製成乾花20多斤,僅此一項可收入2萬多元。黃英精明能幹,為了推銷自家的石斛乾花,她拍照片拍視頻,發朋友圈、發抖音。她還把金釵石斛種在小塊的丹霞石上,當成盆景出售,一兜能賣到三四百元。
“再不回來種石斛就晚了,村裏好多人比我種得早,我四哥家今年就足足能烤百把斤乾花。”馬廷坤的眼裏滿是羨慕。小馬有木匠活兒手藝,常年在外打工,好的時候一年也能掙十來萬元,但他去年下決心回家種石斛。“一來木工活兒太累,顧不了家;二來錢不好掙,有時候到年底都結不了工錢。回來石斛能掙錢還能顧家,去年賣石斛掙了5萬多元,今年又擴種了5畝。”小馬眨着眼睛充滿希望地笑着説。
赤水獨特的氣候和地質條件,為金釵石斛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赤水市累計投入10億餘元扶持發展金釵石斛產業,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石等資源,創新“自然栽培 壘石栽培”生態種植模式。截至目前,該市種植面積達8.6餘萬畝,年產石斛鮮條8000餘噸,佔全國金釵石斛產量的90%以上,綜合產值達9億餘元,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專業合作社帶動、羣眾共同參與”的產業發展格局,帶動1.27萬户4萬餘人蔘與金釵石斛產業發展,助推4050户12604名貧困人口穩定脱貧,人均年增收達7000元。
金釵石斛產業的發展,真正把荒山荒地變成了青山綠水,更變成了金山銀山。通過退耕還竹種植金釵石斛等水土流失治理,赤水市水土流失面積減少90%,赤水河赤水市境內段含泥量較減少80%,年排入長江的泥沙少近350萬噸,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再不回來種石斛就晚了,村裏好多人比我種得早,我四哥家今年就能烤出來百把斤乾花。”馬廷坤的眼裏滿是羨慕。小馬有木匠手藝,之前常年在外打工,好的時候一年也能掙十來萬元,但他去年下決心回家種石斛。“一來木工活兒太累,顧不了家;二來錢不好掙,有時候到年底都結不了工錢。回來種石斛能掙錢還能顧家,去年賣石斛掙了5萬多元,今年又擴種了5畝。”小馬眨着眼睛充滿希望地笑着説。
赤水獨特的氣候和地質條件,為金釵石斛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赤水市累計投入10億餘元扶持發展金釵石斛產業,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荒石等資源,創新“自然栽培 壘石栽培”生態種植模式。截至目前,該市種植面積達8.6餘萬畝,年產石斛鮮條8000餘噸,佔全國金釵石斛產量的90%以上,綜合產值達9億餘元,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專業合作社帶動、羣眾共同參與”的產業發展格局,帶動1.27萬户4萬餘人蔘與金釵石斛產業發展,助推4050户12604名貧困人口穩定脱貧,人均年增收達7000元。
金釵石斛產業的發展,真正把荒山荒地變成了青山綠水,更變成了金山銀山。通過退耕還竹種植金釵石斛等水土流失治理,赤水市水土流失面積減少90%,赤水河赤水市境內段含泥量較減少80%,年排入長江的泥沙少近350萬噸,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李楓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