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來了
昨日立冬
和冬天一起來到雲南的
不僅有昆明海埂大壩、翠湖公園、大觀公園等處的
“網紅”紅嘴鷗家族
在昭通大山包
還有一羣鮮為人知的“鳥類熊貓”——黑頸鶴
每年如期而至
陸續抵達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享受雲南冬日的暖陽
和來自雲南人的暖心關愛
黑頸鶴對雲南冬天的喜愛
11月5日16時47分
雲南昭通大海子濕地護鶴員陳光惠
觀察到1只黑頸鶴停駐
11月6日10時20分
工作人員熊廷松在小海壩濕地
監測到1只成年黑頸鶴
11月6日14時15分
再次監測到4只黑頸鶴陸續飛抵大海子
這標誌着首批黑頸鶴到達大山包保護區
開啓新一年的越冬生活
在大山包小海壩拍攝到的一隻成年黑頸鶴(11月6日攝)
新華網發(熊廷松 攝)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
截至11月7日8時
昭通大山包自然保護區共監測到黑頸鶴6只
相較於去年第一波9只黑頸鶴到昭通的時間
早了2天左右
先頭部隊抵達大山包後
更多的黑頸鶴將陸續飛來
在天氣條件良好的情況下
預計此後的10-15天會迎來黑頸鶴遷徙高峯
不遠千里而來的黑頸鶴(11月7日攝)
新華網發(王遠劍 攝)
雲南人對黑頸鶴的守護
每年秋冬
上千只黑頸鶴都會到
昭通大山包濕地越冬四個多月
當地老百姓把黑頸鶴
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
提前把草甸割平方便黑頸鶴覓食
把小洋芋(土豆)刨出留作食物等
管理部門提前組織
護鶴員和濕地看護員的培訓
加大監測和巡護......
老百姓都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
還給它們起了小名——“雁鵝”
“老百姓幾輩人都喜歡它,像自己的子女回來一樣,就是感覺親切。”
“小這些洋芋就留着給黑頸鶴吃了,黑頸鶴馬上就來了。”
在整個黑頸鶴越冬期間
大山包保護區管護局
全面啓動了越冬期巡護監測工作
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
嚴禁外來人員擅自闖入
在此期間整個保護區範圍
禁止放飛無人機
切實為黑頸鶴等候鳥
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環境。
翻山越嶺也要來這裏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中國特產種,主要在青藏高原繁殖、雲貴高原過冬,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唯一在高原上繁殖和越冬的鶴類,與大熊貓、金絲猴同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鳥類熊貓”,棲息於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河湖的沼澤地帶。
據瞭解,遷徙到昭通的黑頸鶴夏季在四川省若爾蓋縣築巢、產卵、撫育小鶴成長,到了11月便開始集羣,一路往南從若爾蓋所屬的松潘草地,岷江流域等南下經四川雅安、樂山、宜賓後到達烏蒙山脈的大山包越冬。直線距離近千公里,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通常穩定在1400只左右,停留時間約170天。
經過多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黑頸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將其從“易危”等級降為“近危”
摘掉了“受威脅物種”的帽子
每年飛抵大山包保護區的越冬黑頸鶴
數量逐年攀升
從1990年建立保護區時200餘隻
增加到現在的1400多隻
2020年11月30日大山包監測到
棲息和過站的黑頸鶴達1938只
創下了建立保護區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這裏
黑頸鶴享受着雲貴高原的温暖
同樣享受着保護區人們所準備的“温暖”
而自然保護區也因黑頸鶴的到來
為高原帶來了無限生機
在這裏
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建萬物和諧美麗的家園
最真實的寫照
温馨提示
遇到或觀賞黑頸鶴和其他候鳥時
不要打擾
理性關愛哦!
雲報客户端綜合自新華網、雲南網、雲南廣播電視台、澎湃新聞
來源:雲南日報